小暑一日热三分 民俗谚语古智慧亮起来
小暑就是天气“小热”,当太阳运行到达黄经105°之时,落在每年的7月6日到8日之间。在黄历中,小暑是六月节。有个小暑谚语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表示过了小暑这一天,天气就会一天比一天还炎热!小暑的下一个节气就是大暑,那就是一年中酷日炎炎至极之日了。
二十四节气的观测与应用 先秦早建
据《左传》中记载,春秋时代已经对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进行观测;到了秦代《吕氏春秋》一书中已经有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等节气名称,并有关于月令物候的叙述。到了两汉时期,在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篇里,二十四节气名称已经齐备并且和现在所用的完全相同。可见中华文化中对二十四节气的观测与应用知识早已经具备了。
小暑节气 表现气温变化
小暑和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都是属于表现气温变化一类的。由于秦汉时代的领土地域大都以中原为中心,因此二十四节气中有关气温变化和耕作农时的节气名称大都以反映黄河流域一带的现象为主。后来,元朝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月令物候的描述作了搜集和补充,让记载更为周备。
各个节气的时间建立起的生活与耕作的规律,是先民从大自然的体察中所开启的智慧。遵循天地节气“不违农时”顺天而作,带给人间五谷丰收、物阜民丰的回报,这些思维很多来自于《礼记.月令》中的倡导,发展为重要的农业习俗。
小暑的节气和物候
相传收录于春秋时代的农业历书《夏小正》,有关于夏朝的季节星象和全年十二个月的物候等等讯息,在《礼记‧月令》中,物候内容更加完备而丰富了。 《月令》是中国古代一种分月记载历象、物候,并据以安排生产生活和祭祀礼仪、政治管理与法令的文献。
《礼记•月令》中记载季夏之月的物候:“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吕氏春秋.六月纪》录 :腐草化为蚈)。”夏至居仲夏,小暑就属于古人所说的季夏的开端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和小暑节气有关的三种生态现象: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击。
“温风至 ”表示小暑时节一到,大地上温风至,凉风消,风中带热浪。
“蟀居壁 ”,《礼记注》有注释:(蟋蟀)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也就是说在小暑,即黄历六月这时节蟋蟀还未出穴。
“鹰始击”,鹰乃学习,猛禽老鹰之幼鸟开始学习搏击之技。
《淮南子.时则训》云:季夏之月 “是月也,树木方盛,勿敢斩伐,不可以合诸侯,起土功,动众兴兵,必有天殃。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利以杀草粪田畴,以肥土疆。 ”小暑之节,树木茂发、昂昂向上,好似人生青少之年, 壮硕可期,此时斩伐仍不是时候。季夏时节,天降大雨甚或暴雨,溽暑土润,所以要顺天时利用条件除杂草、肥田畴以增收成。
小暑谚语与生活
对于天气的观察,节气谚语中表现得相当淋漓尽致,而且预测经验的准确度比起现代的天气预报可说是毫不逊色。古代中国的历法是依循黄历而作,所以谚语所指的时日以黄历为准。
有关小暑的一些谚语不仅表现了预测的智慧,也体现了生活的趣味,以下是一些例子:
“六月六下雨,一百日见霜”:六月六日下雨,预测该年秋冬季节降霜,天气会很冷。
小暑来临,也进入了北半球环太平洋西岸的台风季了。台风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农作影响巨大,而在小暑的相关谚语中,也有许多关于台风的预测的。例如: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民间常以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否打雷来预卜当年刮不刮台风。六月初一这一天如果打雷,当年来的台风就很少,反之就会有台风之患。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小暑吹起东风,大暑见到红霞满天,都是刮台风的征兆。
“六月防初,七月防半”:六、七月为台风旺季,尤其是在六月初旬和七月中旬不可掉以轻心。
小暑与农作物
小暑小禾黄:田中的一期稻禾到了小暑时节已经黄熟了。小暑吃芒果:芒果这种夏季的水果,到了小暑时候正是盛产期,趁着这时节快来大快朵颐一享芒果的美味吧。小暑吃瓜、小暑吃莲子:小暑时节也是各种瓜类,如西瓜、丝瓜、苦瓜、黄瓜、冬瓜和莲子的盛产期。
消费者依照节气选购盛产期的农作物,也是最符合绿色环保,又经济又健康的聪明选择。
顺时而动 少力多成
小暑来了,古人的经验对物候的观察心得提醒人对日中热浪、对台风切莫掉以轻心。现代人类凭恃科技而轻忽自然天时的力量,狂想“人定胜天”反遭滥用科技吞噬。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夏季异常热浪热死人或是台风、风雨带来异常的土石崩流灾难都一波高于一波。
面对这些滥用、误用科技的恶果,不是“自然灾害”一句借口所能解决。放任物欲反天道,劳而无获,甚至栽入灾祸中。虚怀回顾中国古人尊崇自然规律的生活哲学,虚心反刍古人智慧寻针砭之剂,宝藏就在其中。“顺天时而动”、“量地利以作”,少用力而成功多。
@*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