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书《针灸大成》中有一篇〈保婴神术〉说:“小儿的疾病没有七情的干扰,不在肝经,就在脾经;不在脾经,就在肝经。”小儿肝经容易受风受惊,脾经就消化不良,出现吐奶、腹胀、腹泻等。小儿发育不良叫疳积,就是肠胃、消化道都不行。
面部五位 观其颜色
〈保婴神术〉说:“凡看小儿病,先观形色”(大意是说看小儿的病要先看他的形色)。人的面部有五个位置,额头看心脏,鼻子看脾,右腮看肺,左腮看肝,而肾有病要看承浆穴(承浆如果发黑,病可能很严重),这个叫做“面部五位”。
判断小孩子是不是疳积?是不是消化不良?鼻子是不是发黄,脾土色黄,五位色黄,那肯定是疳积,肯定是消化不良。色青入肝,色白入肺,色黑入肾,色红入心,所以中医讲,先看他面上五部的颜色。
顺揉腹部助消化
中医认为“预防胜于治疗”。所以平日在小孩洗澡后,可以给摸腹,因为腹部有许多穴道,包含任脉、肠胃,肾经,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方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帮孩子摸腹一百下,动作要轻柔,很快地就会促使排气。
顺推大拇指补脾土
另外,小孩吃不下、易吐奶,有一个补脾土的方法能有效改善。中医认为大拇指的螺纹面是脾土,所以有时间就帮孩子推脾土,便能起到补益作用。
方法:顺时针推大拇指的螺纹面,轻轻地推三百下到五百下,时间久了慢慢会改善。两个拇指都可以推。
有时候很多病好像很复杂,但以中医的角度来看就很简单了。中医常说:“一针二灸三用药”。小儿不适合针,因为太小了,所以笔者认为《针灸大成.保婴神术.小儿按摩经》可以造福小儿,推了脾土,他的肝经解决了,胃口好了,小孩就会长得好。
这种方式,对一般的孩子有帮助,而且不花什么钱,只要父母花点时间帮忙推一推、揉一揉,它就能保健,也能治病。因为经络通了,自然就没有病了。但孩子情况很好时,不要一天到晚推,因为过犹不及。◇
责任编辑:张静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