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我们了解穷人吗?

人气 327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6年05月14日讯】二○○六~二○○八年,《中产阶级的战争》、《M型社会》、《下流社会:新社会阶级的出现》、《终结贫穷:如何在我们有生之年做到?》、《下一个荣景:政治如何搭救经济》、《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超极资本主义:透视中产阶级消失的真相》等等书籍纷纷上市,霎时掀起贫富悬殊、所得分配不均和两极化、低薪和贫穷问题的讨论。“谁偷走了我们的薪水?”“成长的果实被谁拿走了?”等等疑问激发热议,而政府提供了很多研究计划,邀请专家们钻研出所以然并作了一箩筐的建议,一时间七嘴八舌、沸沸扬扬。

直到二○一四年《21世纪资本论》这本砖头书席卷全球,似乎有了较明确的定论:资本主义和贪婪的资本家是元凶。于是呼吁政府对资本利得课重税,实施社会福利政策资助、保护穷人,让公平正义实现的声音喧天价响,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出现时达到了高潮。

贫穷是古早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其实,所得分配不均、一%高所得v.s.九九%低所得和贫穷是不太相同的两个问题,前者是“相对性”、后者则是“绝对性”的。不过,这些问题都不是新鲜的,可说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只是当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成长出现之后才凸显出来。早在一七九七年,汤玛斯‧马尔萨斯牧师(the Reverend Thomas Malthus, 1766~1834)发表《人口论》(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宣称“人口呈等比级数成长,粮食呈等差级数增加”,故“人口增长远超地球供养人类的能力”,因而人类将长期“陷于贫穷的陷阱中”。

不过,工业革命的出现和科技的发达,却让人类富足起来,似乎已然跳出贫穷的陷阱,即便有马克斯的《资本论》曾掀起质疑的涟漪,基本上“贫穷”已非普遍现象,只限于一些相对小地区的相对少穷人。可是二十一新世纪高科技发达的今天,为何“贫穷”还受到这么的关切,而二○一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这位研究福祉与减少贫穷的经济政策的学者,更印证消弭贫穷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问题是:他的研究结果真能解决问题吗?

二○一三年出版的《财富大逃亡:健康、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The Great Escape: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可说是迪顿的代表作,集其研究之大成。他以自身家庭的跳脱穷困经验下笔,分析进步与不平等之间永无止境的共舞关系。迪顿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跨越到人口统计学者和历史学家的领域,在本书中论述探讨健康,健康与财富如何携手并进,以及健康上的不平等反映出的财富不平等。他指出,我们很容易认为逃脱贫穷与金钱有关,亦即只要有更多钱,就不必持续焦虑是否足以应付明天的种种,或是担忧急难发生时手中没有足够的支应现金,导致全家人陷入愁云惨雾中。但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重要的是健康。纵观历史及现今的世界,孩子罹病、早夭、成人病痛不断,以及永远折腾人的贫穷,都经常造访同样的家庭,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研究贫穷的学者

迪顿的研究结果其实没有突出观点,也都着重于政府的公共政策。不过,他是由个人的行为,以及人们行为的差异出发,不是由庞大的统计数字中得出定理,他发展出详尽的调查,从家户中取得资料,由这些贴近个人行为的资料探索出解决贫穷的方法。

尽管迪顿的研究较理想,但仍是以静态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得到的结果还是无法真实反映出穷人生活状况,由而推导得出的公共政策会是隔靴搔痒,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很会浪费资源,甚至于会恶化问题呢!读这本《当收入只够填饱肚子》(Hand to Mouth: Living in Bootstrap American)之后,就可清楚明白。

这是以第一人称的穷人本身描述贫穷人的真实生活,谈穷人的所得、工作、医疗、生育、娱乐、社会福利等。读了前两章,我脑中浮现《苹果的滋味》影片中穷人主角咬了一口苹果那种无法形容的满足感,告诉我们穷人的幸福快乐很容易得到,他们的欲望很低。再继续读下去,我的脑中又浮现“从台北看天下”、“天龙国”这些台湾人民耳熟能详的话语,意思是有钱人或高尚的人都以自己的立场或生活方式来评价低所得或低层低贱人,也就是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不食人间烟火”之情况,而马英九总统时常埋怨的“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就是最真实的反映。他在台北市长任内的“建成圆环改建”失败更是最典型例子。我们不怀疑他的好意,但没有同理心地自以为由上方规划出自认理想方式进行改建,结果是与居民的生活脱节而成为蚊子馆,其他的例子不胜枚举。

真实反映穷人心声的一本书

“乡下人没知识”、“穷人没修养”等等瞧不起或嫌弃、甚至于歧视穷人或低层、下流社会阶层者的话语及事件司空见惯,反映出有钱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较高贵、比较理想,于是要求政府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来拯救穷人,甚至强制穷人向有钱人、城市人的生活看齐。由这本穷人心声的书,我们就会得知为何往往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会有“爱之适足以害之”或“好意铺成通往地狱之路”下场了。这本书也鲜活反映出好的政策、好的规划,却因为“执行者”缺乏善心、同理心,导致伤害到被求助者的尊严且政策失败。

总而言之,贫穷是举世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全世界也都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试图清除之。但问题似乎继续存在,甚至恶化。症结所在就是不了解贫穷,更不知道穷人的生活,无法对症下药。而且制定政策者与执行者缺乏同理心、爱心,往往在不经意间做出伤害当事人尊严的举动。这本真实反映穷人心声和生活的书,正是一针见血地表达出问题的所在。

有心了解并有效解决贫穷问题的各方人士,都很有必要读它一读,虽然文字言语有些粗俗,或许就是真实的反映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中国人玻璃心 台学者:中共洗脑下的产物
被割裂的中国 中共“吸血型”经济惹的祸
调查:八成贫穷儿童有脊骨问题
贫穷导致疾患  非洲小瑞士的严峻挑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