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秋灯丛话》作者是清代的王缄先生,字凝斋。先生因为孝廉之故出任三楚,为官清廉有惠政,民称之为贤父母。先生在闲暇之时,奋笔不辍。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有所裨益则编之于卷,积久成书。旨在劝善去恶,所记者皆实有其事,确有其人。甚得纪晓岚等当世名士赏识。
王缄所着《秋灯丛话》共十八卷,当代的轶闻遗事多所摄录。现编译其中部分故事,以飨读者。
十三、冤报相寻
明朝登郡有军门某人,母亲死了,找好棺材找不到。听说郡中姓陈的老妇家里藏着一口好棺材,木质坚厚,已经藏了数年了,于是拿着钱去买。老妇的儿子不卖,军门生气地责骂而强行拿走了。
老妇的儿子因为发愤学习,考中科举而出仕,正好管着军门所居住的县。这时军门已经卸任住在家里,而且年老了,以前的事情根本就不记得了。县令到这任职,和军门往来甚密。暗中知道军门两个儿子做不法的事情,就找人出面告发。他假装对军门说:“狂徒逞刁,诬蔑官宦,应当绳之以法。只是需要两个公子去对质,来杜绝贱民的口舌。”军门相信了,让两个儿子去了。县令不去审问,马上命令用棍棒打死。刚打的时候,家里人跑着来告诉,军门说:“你们这些人妄传消息罢了。”而奔告的人一个接一个,说:“命在须臾!”军门于是号呼去救。县令告诉看门人不让进。一会儿听说两个儿子死了,于是头碰石头死在台阶前。
没过多久,县令的媳妇怀孕了。临产的时候,看见军门披发入后堂。正在惊愕间,里面传出夫人生儿子了。县令心知是冤报,无可奈何。等到儿子长大,恣意荒淫,产业荡尽,岌岌可危。
十四、不抚诸孤利其田产
苏郡吴县的王某,乾隆初年出任宁夏县。梦到宁夏县的城隍对他说:“刚刚接到苏郡的文书,有事需要对质,赶快出发。”王某因为路远想推辞。神说:“有马可乘。”一会儿一个小卒牵着马站在台阶下,催促王某骑上。马疾如闪电,瞬间到达苏郡。到了城隍庙,看见大门的门柱上悬挂着雕金的联句,光辉夺目,写着“处事但能无死法,入门犹可望生还”。大殿的联句写着“地狱空留点鬼簿,人心自有上天梯”。
神对他说:“你伯父死后,你叔叔不抚诸孤,利其田产。你曾经出不平之语,是真的吗?”王某说年代有点久远记不住了。神说:“就事而论,理亏在谁?”王某说:“理亏在叔叔。”神说:“如果是这样,案子判定了。”醒来以后,派人到家里探问。就是做梦的第二天,其叔叔已经故去了。于是亲自写下梦中的联句送到庙里。
十五、数已预定
莱郡的仓大使刘铨是浙江绍兴人,康熙年间做官二十年,家里很富裕。大家都劝他按照惯例应该去升任。刘说:“天数已定,怎么能强求呢?”
众人询问缘故,刘说:“我年少的时候,到某个亲戚家去祝寿。亲戚家的门在小溪旁边,远远看见一个妇人在溪水里沉浮。我要到的时候,妇人踉跄登岸而去。到了亲戚家说了这件事,原来是家里的女婢。女婢说是洗第二遍衣服的时候,有不知道姓名的两个人来,邀请她去。她不去,就强行把她扶到溪水里。没走多远,就忽然把她摔倒调戏。正辗转苦于无法挣脱,忽然说莱州仓大使刘铨到了,两人马上就消失了。此时我刚刚补任郡庠,很是自负。而这样的微职也不是应当得到的,没过多久因事被拿下。于是考核吏员,被授予现在的职位。”
十六、还金得金
莱郡掖县的富室张某,他的祖父很贫困,以灌园种菜自给。他的祖父在路上偶然捡到了一个皮囊,打开一看都是金子。知道是别人丢失的,就坐在旁边等候。一会儿有人哭喊着来了,一问是丢失金子的人,于是拿出皮囊归还了。那个人很是感激,要厚谢,而张某祖父坚决不接受。
这时正赶上张某祖母来送饭,知道了这件事,说:“金子我常常听说,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子。”那个人打开皮囊展示,并笑着说:“这就是金子。”祖母让那个人把金子拿走了,然后对丈夫说:“我以前在野外采茶的时候,看见土坑里成百上千的一堆东西,都和皮囊里的东西一样。”张某祖父去看,果然不错,于是抬回去了成了富室。@#
责任编辑:魏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