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6年02月07日讯】(中央社苗栗县7日电)客家族群逢年过节宴客餐桌上少不了“四炆四炒”,8道菜色不仅是传统习俗,更具有“勤俭起家”、“刻苦耐劳”意涵,长辈透过团圆围炉,发扬客家精神。
客家族群早期四处迁徙、靠山而居,因为取食不易,养成珍惜食物的生活习性,并研发各种酱菜、腌渍食物,除了容易下饭、方便保存外,也展现出客家人物尽其用,透过有限食材变换多元化美食的智慧。
客家餐饮师傅梁森明指出,其中以“四炆四炒”最具代表性,因为这是客家人在节庆宴客时,特别要准备的8道“标准菜色”,每一道菜都妥善运用了祭拜神明所使用的鸡、鸭和猪肉等食材。
所谓“炆”指的是用大锅加水或鸡汤,长时间小火慢慢烹煮,汤汁维持不滚,保持在冒一点点泡的状态,可让肉类软化、滑嫩,营养不流失,而“四炆”多采用“炆爌肉”、“炆鸡肉笋干”、“咸菜炆猪肚”、“排骨炆菜头”等4道佳肴。
“炒”顾名思义就是用热油炒的菜肴,客家人为了不浪费食材,宰杀牲畜之后,取用内脏加入“芹菜”快炒,突显“勤俭持家”意涵,包含“客家小炒”、“姜丝炒大肠”、“鸭血炒韭菜”、“猪肺黄梨炒木耳”等“四炒”。
早期农业时代大多数客家人都要下田耕种,因此“咸”、“香”、“油”是“四炆四炒”的3大特色,主要是让辛苦工作的人们,增加食欲、补充营养和流汗之后所需要的盐分。
梁森明表示,过年期间“四炆四炒”中更要包含“全鸡”料理,整只鸡全都要上桌,客家语意有“起家”的意思,不过吃的时候,要把鸡头、鸡尾、鸡翅和鸡脚留下来,象征“年年有余”。
随着产业型态转变,现代人为了养生保健,避免吃重油、重咸的菜肴,因此,在客家庄的餐厅也逐渐变更口味,但仍保留“四炆四炒”的元素和材料,也是希望下一代在欢喜过年时,不要忘本、常怀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