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为何大学生对“学非所用”无痛感?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6年12月24日讯】在最新的一则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报道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是否存在“学非所用”的现象?而如今,“学非所用”的毕业生有多少?为了明确回答这类问题,近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中国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5%左右,但从2011年至2015年的变化来看,这一比例还“有小幅上升”。
尽管这份报告有刻意“报喜不报忧”之嫌,比如说,医学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95%)”,工学与教育学专业“次之(71%)”以及“再次(60%-69%)”是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和法学专业,都明确给出了具体的比例,但理学、农学和历史学这类相关度“最低”的专业却未能告知有多少毕业生;然而相比官方的谨慎,更重要的是,关乎到自身选择的大学生们似乎对现实中的“学非所用”并不十分介怀。
他们毫无痛感、甚至主动选择“非专业就业”的态度在2015年3月某社交网站开展的一项调查中得以凸显。当问及对工作地区的选择时,该调查所呈现的结果显示,64.7%的大学生首选一线城市,37.3%的大学生选择二线及沿海地区,23.5%选择在出生地(家乡)工作,还有11.8%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工作。相比之下,选项中最大的亮点却在于最后一项,即“到专业匹配、对口的地区工作”。结果显示,表示愿意的大学生只有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毕业生都不会远离繁华、抛开一切,只为了坚守那个在大学学习过的专业。如此,“专业”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份量就可见一斑。
若说上述结果所表明的态度不够直接、明显,那么接下来这个更为直接的提问,则足以看出大学生们的真实意愿。在面对“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会抛弃与自身专业的关联吗”这一问题时,64.7%的大学生直言选择了“会”,而坚持选择自身专业的仅占15.7%。由此可见,结合上述只有2%的大学生愿意到专业匹配、对口的地区工作的数据,我们有理由怀疑,那份致力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中所提到的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达到65%的数据并不太符合事实。
然而对此,我们先不下定论,只凭大家尽情想像了。其实,这里的关键却在于,为什么中国无数的大学毕业生会如此斩钉截铁的、毫无顾忌的坦言告知,他们完全可以放弃学习4年的专业,去选择一份知之甚少、甚至需要从头再来的工作呢?难道“学非所用”不足以给他们带来任何痛感?
一个先入为主的答案或从“64.7%的大学生首选一线城市”而来,最高比例(41.1%)的大学生“期望月薪高达8千到1万”的另一项调查数据又与之契合,因此,普遍形成的印象极有可能是,如今的大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他们只剩下“一切向钱看”的功利之心。假如说,我们先不急于否定这种看法,那么就应该努力去探寻,这一现象若真实存在,其背后的动因与推力究竟是什么?是谁导致了今天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就直奔高薪、高档写字楼而去?
由这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推开去,我们不禁发现,中国的大学生从走进“象牙塔”之前,似乎就已被剥夺了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从高考到大学录取之间,家长、老师,甚至是学生自己,所在意的、所关注的都只在“能否考上”这个被视为将决定学生一生成败的终极问题上。只要能被录取,管它什么专业都得上,因为就在“鲤鱼跃龙门”的一瞬间,家族门楣不但得以光耀,学校的升学率也有了保障,而学生未来的衣食、饭碗也似乎有了着落。所有人的逻辑只是简单的构建在“只要上了大学,就能找到工作”的条件与结果之间。
在这种思维定势下,没有人再去考虑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喜欢什么,他们怀揣着怎样的梦想,他们的人生价值又该如何实现等这类与父母期待、升学率以及社会现实都不太相关、却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内心向往,总是遭到忽略与漠视、备受禁锢与打压。如此,只凭借着分数而选拔上来的大学生,大多都走进了最终不得已而选择的专业就读。既然不是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自然就会缺乏研究的兴趣,更谈不上什么坚守求知精神、进行刻苦的钻研。
此外,学生在专业上不能做主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就业市场本身忽冷忽热的不稳定性。热门的专业似乎并不会一直保持红火,因为如今的大学根本无心学术,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就拿与经济有关的专业来说,当初市场一度表现出需求旺盛之时,大学便纷纷见风使舵,开始大规模的增设经济学院及相关的学科、专业,扩招生源,以致于到今天最终呈现出“经济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有轻度下降”这一“物极必反”的态势。早已从“研究型机构”转变为“创收型公司”的大学如今所追求的,只是“生源”而已。
一见市场需要了,就大举“扩招”,不管现实中,市场是否已形成了“饱和”之势,也不管过多的大学生是否会面对当初的热门如今却成了冷门的绝望境地,大学领导们的目地只在于赚的盆满钵满。此时,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哪里还会有淡定的心态,去寻找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哪里还有热情与胆量,去竭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所考虑的只在于一点,那就是能否找到一份可以活下去的工作。至于说,因“学非所用”而纠结、烦恼,在“毕业即失业”的现实中,那只会被视为是一种“贪念”而已。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