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6年12月15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罗蓉蓉综合报导)大众运输交通工具像是公车、计程车和火车,在全球都受到广泛运用。不过,还是有一些国家保留了他们特有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些工具不仅独特,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快来开开眼界!
荷兰‧水陆两用巴士 (Amfibus)
这个交通工具是荷兰“与水共生”的最佳写照,不仅可以在陆地上载客,更能行驶于运河之中,缩短交通时程。
香港‧帆船 (Junks)
Junk这里指的不是垃圾,而是中国帆船,所以Junk Trip就是坐船出游的意思。相传汉朝时期就已存在,经果改良和演变后,至二十世纪仍活跃于中国近海。香港的船,不全都是中国帆船,不过大家都叫它Junk。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海面有一只古色古香的帆船,拥有怀旧的外形,却有新潮的室内设计,名字叫“张保仔”(Aqua Luna)。“张保仔”有两层高,长 28 米,想感受一下中式帆船西式设计的游客,可以在每周六于中环或尖沙咀码头上船,享受三小时的邮轮旅程。
德国伍珀塔尔市‧悬轨缆车 (Suspension Railway)
在德国伍珀塔尔市(Wuppertal)的悬浮单轨列车,从1901年开始运作。它是目前仍然在运作中的全电动单轨铁路系统中历史最悠久者。采用独特的钢轨悬挂式列车来运行。这条轨道约延伸13.3公里,单日乘载量达到八万两千人。
日本‧人力车 (Human Rickshaws)
人力车是日本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从19世纪开始有这项行业出现。现在大多在观光地点载送游客,让观光客体验日本与众不同的一面。
日本‧水上巴士 (Water Bus)
这艘科技感十足的东京观光水上巴士HOTALUNA,可以从浅草搭乘到台场购物。除了运输服务外,船上还有贩卖各式餐饮,船的上方多了一层开放式的甲板,乘客可以直接登上船顶饱览全景。
古巴‧骆驼巴士 (Camel Bus)
骆驼巴士是送货用卡车和公车的结合。因为车顶有凹下去的设计,使它看起来就像有驼峰一样,因此被称为骆驼巴士。但在今年10月底,曾立下汗马功劳的骆驼巴士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英国‧水陆两栖车 (DUKW)
DUKW 和荷兰的Amfibus一样是水陆两栖车。大多数人喜欢昵称它为鸭子船(又名DUCK)观光客搭乘这辆黄澄澄的交通工具,能同时饱览英国街景和泰晤士河的水景。
旧金山.缆车 (Cable Car)
美国加州旧金山缆车,不仅帮助通勤的居民,也成了观光客游览旧金山的最佳交通工具。缆车共有三条路线,其中包含了许多知名景点与购物中心,如渔人码头、中国城及联合广场等地。
英国南海‧气垫船 (Hovercraft)
在英国,仅于南海及雷德两个海港才有机会搭乘这项有趣的交通工具。从南海搭乘气垫船可前往知名度假胜地.怀特岛,当地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外,更拥有宁静的氛围,可以让你卸下繁重的压力。
泰国‧嘟嘟车 (Tuk Tuk)
嘟嘟车是泰国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除了有顶棚遮阳挡雨外,其他再无遮蔽,非常适合游客欣赏沿街的风景,体验当地市民的生活方式。
秘鲁‧芦苇船 (Reed Boat)
位于秘鲁与玻利维亚两国之间的“的的喀喀湖”,是南美的第一大湖,居住于湖畔的乌卢斯人(Uros),用湖内盛产的芦苇草,晒干扎捆后建造成房子、捕鱼篓以及各种手工艺品。全手工制造的芦苇船,则是居民们往来湖面上不同岛屿的交通工具之一。
意大利威尼斯‧贡多拉 (Gondola)
贡多拉,是意大利威尼斯特有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划船,长约12米、宽约1.7米的黑色平底船,装饰华美,两头高翘呈现月牙形,由一船夫站在船尾划动。几世纪以来,贡多拉是威尼斯境内主要的交通工具。现今的威尼斯人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的水上巴士穿行于市内的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岛,目前,贡多拉已多作旅游用途。
越南‧人力三轮车 (Cycle Rickshaw)
三轮车是越南首都河内常见的交通工具,这种三轮计程车能让当地人和观光客在混乱交通中穿梭自如。乘客坐在前,车伕在后。早期是越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则是载观光客为主。
泰国‧运河计程船 (Canal Taxi)
这艘又大又吵的船是曼谷的重要运输工具之一,数以千计的当地人和游客都仰赖它穿梭在错综复杂的运河中。
美国‧赛格威 (Segways)
赛格威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个人用运输载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种。这个拥有自我平衡能力的运输工具诞生于2011年,由美国发明家狄恩·卡门(Dean Kamen)与他的DEKA研发公司团队发明设计,在美国还算普遍。
埃及‧帆船 (Felucca)
Felucca是埃及传统的帆船,由木头制造而且完全仰赖风力。这种运输方式已存在超过千年,是埃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柬埔寨‧竹子火车 (Bamboo Train)
这个看起来像是临时代用品的平板火车是用竹子做的,最高时速约为40公里。你可以看到后方有一个电动引擎,是柬埔寨最便宜的运输方式之一。
责任编辑: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