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严于治军,执法如山的事迹彪炳史册。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凡曾遭到他严厉处罚的将吏,受罚后都能够心悦诚服、毫无怨言。如李严、马谡等人犯法后,甘心接受其应得的惩罚,就是这方面的明证。因此,后人称赞诸葛亮赏罚严明,做到了“法加于人也,虽死徙而无怨!”
那么,诸葛亮在治军上的这一成功秘诀,又是什么呢?这只能到他个人修养中去寻找原因。统帅的以身作则,是全军团结一致、乐于听命的保证,也是严明治军的前提。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德操低下、修养很差的人,很难能够获得部众的拥戴;一个宽于待己、严于责人的统帅作出赏罚决定,也很难不招致属下的怨恨。笔者认为诸葛亮本人正是因为做到了严于律己这一点,所以才赢得了广大蜀军官兵的真诚敬服和拥戴,从而保证了他严整治军的措施得以顺利的贯彻执行。这方面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在街亭失守、北伐受挫后,主动承担责任,上表自请贬降三等(三个等级)之举了。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统率大军出祁山,北伐中原。开始时进兵顺利捷报频传。后来却由于担任先锋重任的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军令,失守街亭,而导致蜀军陷入不利局面,诸葛亮被迫退兵汉中。
对这次严重的军事失利,诸葛亮深感痛心,在按法处斩了负有直接责任的马谡、张休、李盛,并擢拔作战有功的王平的同时,诸葛亮也主动从自己身上寻找失利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没有很好地重视先主刘备的临终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将本擅于谋划的马谡不恰当地置放于直接领兵的位置,造成蜀军痛失要地、损折兵力。这是自己用人不当的过错。于是他决定严肃追究自己的责任,给蜀军将士作出遵法守纪的表率。为此,他上奏书后主刘禅说:“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用以惩罚自己的过错)!”
综观中国历史,鲜有股肱之臣,能像诸葛亮那样忠心耿耿,综理政事,以自己的智慧辅佐弱主图谋大业。
诸葛亮的智慧人尽皆知。但诸葛亮也是人,而不是神。既然不是神,就难免会有错误闪失。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委任马谡守街亭。因马谡违背军令失守街亭,而导致蜀军陷于困境。
平心而论,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诸葛亮却不能原谅自己,他深刻检讨了自己“明不知人,恤事多暗”的严重错误,同时提出了“自贬三等”的请求,充分反映出诸葛亮勇于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他人的高风亮节。在诸葛亮的诚恳请求之下,后主刘禅终于下诏:“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所总管理之事,统统如往常一样。实为降级而用之)。”
诸葛亮这一“自贬责己”的举动,丝毫没有降低他的威信,反而使得广大蜀军将士更加认识到主帅的品格,更加坚定不移地追随他英勇征战,建立功勋。同那些只知道“据功劳为己有,诿罪责于他人”的将帅相比,诸葛亮“自贬三等”这一做法,确实体现出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道德情操与垂范千古的高风亮节!
(事据陈寿《三国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