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诞辰纪念日 孙中山当年力推新生活运动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6年11月12日讯】11月12是国父诞辰纪念日,也是中华文化复兴节,当年孙中山力推新生活运动;中华民国政府1966年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推行“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范例”及“青年生活规范”为主要工作,并落实在各级学校,今天不少人记忆中学校的各种演讲、书法、壁报比赛及随处可见的标语,显见当时风潮。
国父诞辰纪念日,也是中华文化复兴节
为庆祝国父诞辰151周年,国父纪念馆举办“割台兴革命,民国护台湾”特展。此外,针对中国大陆将举办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陆委会11日表示,中国大陆在面对过去及展望未来的同时,应忠于历史事实与两岸现实,并正视中华民国存在。
据中央社报导,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今天也是中华文化复兴节。国父孙中山在三民主义里主张,恢复民族地位方法之一就是恢复传统道德;他认为在接受新文化时,不可摒弃传统文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需要加以保存并发扬。国家档案局指出,民国23(1934)年,当时政府延续孙中山先生的论点,从规范民众基本生活,改善习惯与素质,使国民能成为现代化公民,推动“新生活运动”,以礼义廉耻作为中心思想,落实于食衣住行,是这时重要的社会教育。
档案局解释,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鼓励军民奋力抗战,将“新生活运动”内容扩大,举凡节约献金、空袭救济、抢救难童、成立伤兵之友社等,对激励民心士气有正面意义。虽然在抗战结束后,内战再起,致使“新生活运动”悄然终止,政府迁台后,从各方面推动中华文化,并将其落实于学校与社会教育。
在50(1961年)年代,政府基于中国大陆发动“文化大革命”,摧残中国传统与文化,为保护中华文化能持续发扬光大,55(1966)年时,将11月12日订为中华文化复兴节。隔年,政府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文复会),后于80(1991年)年改组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更在95(2006年)年更名为国家文化总会。
文复会当时成立后,依照组织纲要设置国民生活辅导、文艺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学术研究出版促进与基金等 5个委员会,积极推动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并以推行“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范例”及“青年生活规范”等为主要工作,制订相关推行办法,借此落实于各级学校与社会团体。
文复会积极推动国民生活须知,并订定相关工作计划及考核方式,期落实于家庭、学校、各机关、军队及社会团体。当时学校生活,最夯的就是“哈中”。各级学校所举办的各种演讲、书法、壁报等比赛,都是“哈中华文化”的表现。档管局说,在中国大陆发生文化大革命后,台湾成为延续与发扬中华文化的基地。校园里积极发扬中华文化,黑板上的每周中心德目就是当时落实复兴中华文化的历程,昔日校园场景透过档案照片勾勒出那段青涩岁月。
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孙中山受尊崇
欣逢国父孙中山151岁诞辰,国父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在日本宣传革命时,孙中山以“中山樵”自称,之后大家习惯称其“中山先生”。孙中山当年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创立亚洲第1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所做牺牲奉献,受到两岸景仰与尊崇。
“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一首国父纪念歌,道出国父创建中华民国的艰辛。
孙中山展开革命大业,可以从成立兴中会开始谈起。1894年甲午战争那年,孙中山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主张,希望求见但遭拒后,更加坚定推翻满清的决心,于是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运动成立的首个团体。
隔年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被迫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孙中山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但不幸失败,陆皓东等人壮烈牺牲。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国国旗是孙中山以陆皓东于广州起义的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加上象征先烈鲜血的红色所设计。广州起义的失败,没有动摇孙中山革命决心,1897年,孙中山曾派陈少白来台成立兴中会台湾分会,1899年孙中山更亲赴台湾,在台北长沙街与台湾志士共谋惠州起义。
结合兴中会、华兴会等组织于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后,孙中山期间策划多次起义,屡败屡战,这个阶段是革命过程重要时期,许多民众明了孙中山革命决心进而支持。一直到1911年3月29日,革命烈士黄兴领导的黄花岗之役,率人进攻两广总督府,经过激战,因寡不敌众,最后宣告失败;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但却引起全国瞩目,才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推翻满清,史称“辛亥革命”,这是一场改变历史的战役。
随后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订1912年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开国之日,亚洲第1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民国29(1940年)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谈到孙中山与台湾的关系,前总统马英九曾说,孙中山曾3度造访台湾,结识许多台湾人,如林献堂、蒋渭水及廖进平等,并接受他们资助“二次革命”的经费。
马英九曾表示,孙中山去世后,蒋渭水于当时的台湾民报发表“哭望天涯吊伟人”纪念文,引起广大回响;孙中山出殡时,北京大学台湾同学会的致悼挽联则为“300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40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也传颂一时,均足见当时台湾民众对孙中山的景仰。
因为感念孙中山,台湾各县市多有中山路;位于阳明山的中山楼,则是纪念国父诞辰百年而建造;总统府也于去年将正门进入后的2楼大厅命名“中山厅”。
责任编辑: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