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埕路60巷登山步道位于新店安坑柴埕路60巷的巷底,步道的名称就直接以“柴埕路60巷”来命名。
这条登山步道是安坑通往中和烘炉地最便捷的一条步道,除了可以走访著名的南山福德宫,还可以顺登南势角山。
柴埕,是安坑一处具有历史的古老聚落,在清代已形成一条街市。聚落的繁荣来自此地富饶苍郁的山林资源。
安坑,旧称“暗坑”,早期山谷森林茂盛,浓荫遮天,于是被称为“暗坑”,清代设有“暗坑庄”。汉人入垦之后, 砍伐森林,修筑水圳,化平野为良亩,垦民此安居乐业,于是将地名改为“安坑”。
柴埕邻近山麓,先民以砍柴为生,将砍伐的林木,运往山下,再藉由安坑溪的航运,连结新店溪,将木材运往下游的艋舺销售。 山脚下堆叠放置木柴的空地,被称为“柴埕”,成为当地的地名。木材砍伐贩售的兴盛,造就了柴埕街早期的繁荣。
柴埕街60巷,长约1.1公里,是柴埕通往山区的一条产业道路。清朝晚期,樟脑产业兴盛,此地设有许多樟脑寮, 工人砍伐樟树,制造樟脑,因此而“樟脑寮坑”(樟荖坑)的地名。日治时期,此地开采煤炭。脑寮、煤炭,如今俱成过去。 现在的柴埕街60巷,道路前段沿途有不少小型的工厂;过中段以后,工厂及住家遽减,沿途山林绿景渐现。
柴埕路的巷底,路旁有一栋两层楼的白色厂房建筑,屋前有停车空地。登山口就位于空地旁边。
由此起登,枕木土阶步道上行,约五分钟,接上一条铺着花岗岩石板的步道。
续行石板步道约一分钟,右侧出现一条山径岔路,路口却没有指标,有点困惑,不知如何抉择。 决定先取右行,探这条探山径。转入山径,往上爬,二、三分钟后,山径又与石板步道会合。
这时才明白,原来两条路线殊途同归,山径是旧路,石板步道是新铺的登山步道。山径取直上,较为陡峭, 石板步道平缓迂回,所以两条步道沿途数次交会。
第一次造访柴埕路60巷这条登山步道,惊讶于石板步道平缓好走,路况如此完善。沿途遇到不少往来的民众, 询问之下,才知这条步道已经铺设几年了,并非最近新造的。石板步道的登山口其实就位于60巷巷底白色厂房建筑的后方, 巷底却没有竖立任何指标告知游客。初次造访,来到这里,只会看见旧登山口而已。只要从厂房旁的柏油小路走进去, 就可以看见石板步道的登山口。
上山的途中,旧山径与石板步道至少交会七、八次之多,我有时选走旧路,取其便捷直上;有时选走新路,取其平缓舒适; 于是一会儿有登山攀爬的运动感,一会儿又有悠闲漫步的舒缓。石板步道的路线大约类似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 因为路线非常迂回,所以坡度变得平缓,走来如履平地。
过了“心园”早觉会凉亭之后,末段步道才出现一小段枕木土阶的上坡路。
爬上一段陡峭的枕木土阶后,抵达烘炉地的棱线步道的岔路口。从登山口来到这里,路程约半个小时而已。
接着循着棱线指标,走往烘炉地。棱线步道起伏不大,沿途往来游客络绎不绝。前行约15分钟, 抵达南山福德宫,是中和著名的土地公庙。在庙旁广场稍休憩,眺览风景,然后续行,从庙后方的登山步道上行,走往南势角山。
走往南势角山的这条棱线步道,又称“青春步道”,泥土山路,起伏不大,约18分钟,即轻松登顶南势角山。南势角山,又称“烘炉地山”, 海拔302公尺,山顶有一座“忘忧亭”,视野展望不错,隔着山谷与国旗岭、长寿山遥遥相望。在此休息,看风景,然后原路折返。
回到南山福德宫附近的“好地方”早觉会亭屋,续接烘炉地棱线步道,返抵往柴埕路60巷登山步道的岔路口。 下山全程都走石板步道,迆迆而行。石板步道只有接近登山口的末段有一小段石阶路,其余都是平缓的石板路,走来轻松自在。 抵达登山口,这里有一片小草地,旁有一座私人设置的“富贵亭”。从草地旁边的柏油小路走出去,绕过厂房,即抵达旧登山口旁的停车场。
从柴埕路60巷登山步道登往烘炉地,约40、50分钟而已,无论旧路、新路,路况都相当良好,尤其是新铺的石板步道, 平缓好走,很适合亲子健行。今天在途中也看见一些油桐树,所以这条登山步道也是一条赏桐步道。
旅游日期:2014.09.23
责任编辑:施宜葆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
【路程时间记录】
柴埕路60巷巷底→28分钟→棱线步道→15分钟→南山福德宫→18分钟→南势角山(烘炉地山)
【附记】安坑另有一条“柴埕登山步道”,登山口是从及人中学附近的柴埕路22巷进入, 也是登往烘炉地,与“柴埕路60巷登山步道”名称相似,是不同的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