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章宗完颜璟泰和五年(1205年),元好问与同县学子数人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参加乡试。当时元好问的父亲,任陵川(今山西陵川)县令,元好问随父读书。从陵川到并州,有四五百里,途中非止一日。
有一天,他们正沿汾河北行至阳曲(今山西阳曲),见一个山民正在张网捕乌。元好问兴致勃勃地走上前去,问道:“喂,大哥,今日捕到什么了?”
“看,捕到一只大雁,我已经把它杀了。”山民说着,右手举起一只雁。
“呵,好肥的大雁!”元好问的一个同伴说,“大哥,卖给我们吧。我们一路辛苦,正好享用一餐野味,犒劳犒劳自己。”
山民说:“要给你们,我倒是不可惜,只是于心不忍啊!”众人奇怪地问:“为什么?”
山民愀然,说:“今晨,我张网捕鸟。不久,就飞来两只大雁。我拉动网绳,一只被捕,另一只脱网飞走。我眼看着飞走一只,实在可惜,立即把捕到的一只杀了,准备张网再捕另一只。一会儿,脱网飞走的那只雁,果然又飞回来了,只是一直在我的头上盘旋鸣叫,不落下,也不飞走,它的叫声让我越听越觉得凄惨。我一下子明白了,啊,可怜的孤雁!我正后悔莫及,突然,头上的飞雁俯冲下来,一头撞在地上,颤抖了几下,就自杀死去了。”山民说着,又举起一只雁,继续说:“你们看,这两只雁原来是雌雄一对,一只被我杀了,另一只也不肯活下去。它们多有情义!我真不该把那只公雁杀了啊,唉……”山民说罢,长长地叹息了几声!
众人听了这个凄楚的故事,深受感动,谁的心上都像压了一块石头,说不出一句话来。
不知过了多久,元好问说:“天底下竟有这样的事,连飞鸟也是这样笃于情爱!大哥,这两只雁,我们都买了,你来帮助我们,在这汾河岸边挖一个坑,把它们埋了吧。”
于是,他们在汾河岸边选择了一块高地,把两只死雁埋好;又在上面用石头砌了一座不小的坟墓。元好问说:“我们就把这座墓叫雁丘吧,留待日后骚人墨客来凭吊抒怀!”
“既然留待后人凭吊,我们何不先歌咏一回?”一个同伴说。
大家齐声说好,于是先后赋成诗词数章。
元好问绕着雁丘,边歌边行,咏成〈迈陂塘.雁丘词〉(词牌另作〈摸鱼儿〉)长调一首: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吟唱得十分动情。一开头,他就激情发问,问苍天,问世人,问同伴,也问自己:“情是何物?”他自己回答说:“情”是甘苦与共,“情”是相随相依,“情”是生死相许!然而,如今悲剧发生了。一对共同度过多少春秋寒暑、比翼双飞的情侣,霎时成为永诀,生死异路。活着的禁受不了眼前的打击,更难耐日后的孤独凄苦。“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不禁为孤雁设想,你在空中盘旋时,一定是在这样悲吟,这样泣诉:“它死了,我已无所依托,飞到哪儿,也只是单身影孤。与其日后,背负还不完的相思债,不如眼前随它去!”所以你终于殉情而死!——这一段话,虽是替雁设想,却充满了词人对孤雁的深切理解与同情,可以说是滴泪和血,痛彻肺腑!
词的后片,元好问用汉武帝的〈秋风辞〉和楚辞〈招魂〉、〈山鬼〉等名篇的诗意,来烘托雁丘的凄凉环境。当年汉武帝巡幸河东(今山西,黄河由此南折),泛舟汾河,君臣宴乐,当年盛况,今已寂寞无声,只有荒烟远树依旧。而一对恋人已成人神相隔,招魂无益,山鬼依旧夜夜啼哭。词人用这两个典故,进一步申言,世间人事盛衰,都会变为陈迹,惟有一个“情”字,永存千古。
清人许昂霄评论说:“绵至之思,一往而深,读之令人低徊欲绝。”这是对孤雁殉情的赞颂,也是对元好问及其词作的赞颂。
同时人李治、杨果都有〈迈陂塘〉和元遗山(元好问的字)〈雁丘〉词。杨果面对雁丘,手捧元好问词,“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一时,许多人为遇难殉情的孤雁设祭,又有许多诗人,深情地写出诗词。元好问此词也就更显得深沉和悲愤,脍炙人口。
有评论家说:“是篇既出,其地遂名‘雁丘’。”可见其影响之大。元好问在金、元两代“蔚为一代词宗,以文章独步者几三十年。”而元好问当时,年仅十六岁。
(参考资料:《遗山乐府》、《词苑丛谈》卷八、《梅涧诗话》卷下)@*#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