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重诺守信 天报厚德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认为承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君子不轻诺,做不到就不随便说,但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办到。
朱晖信守承诺
汉代时的朱晖在读太学时,结识了官职显赫的张堪。张堪钦佩朱晖的品行,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是一名太学生,不敢与张堪交往过密。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可以将我的妻儿托付给你。
对朱晖来说,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张堪去世后,因为官清廉没留下什么财产,朱晖听说他的家庭贫困,便亲自去探访并时常以钱粮接济。
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他:“您和张堪有什么厚交?”朱晖说:“张堪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心中已经信受了!”
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陈揖过早谢世了,留下儿子陈友,朱晖于是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聘请朱晖的儿子出来当官,朱晖推辞而推荐陈友。有一年,南阳发生大饥荒,朱晖把家中的钱财全部拿出来,救助周围百姓。
后来,朱晖当了尚书令,他儿子朱颔当了丞相,孙子朱穆出任冀州刺史,人们说这是朱晖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德行积累所致。
(出自《后汉书》)
杨公不贪财
再如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公,是个商人,曾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公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公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杨公得知消息后,便邀请商人儿子到杨家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商人的儿子非常惊讶不敢收取,杨公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因此就说出原由,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公的儿子杨博中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杨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为钱财所动,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世代贵显,足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
古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对于一句交托的话,能做到终身不忘,而真正成为良知、正义、感恩的人。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是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要求,是对自己良心的忠诚和对他人的负责。
(出自《德育古鉴》)
——转载自明慧网 #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