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者,原为辅助之义,后引申为辅助国君,管理国家政事者称为相。何谓贤相?或曰,在相位之治世名臣者;或据《荀子‧富国》云:“若天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喂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中国数千年来,朝代更迭,贤相辈出。
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 前后共29年。唐玄宗在位44年,开元年间因其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经济迅速发展;他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史称“开元之治”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期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国力空前强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社会繁荣也促进人口大幅度增长,唐朝总人口达5290余万人。
“诗圣”杜甫在《忆昔》七律中曾描绘了“开元之治”时期唐朝的富庶与强大:“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然而,在这样一个当时社会普遍富裕,生活水平很高的年代里,执掌着国家大权、为缔造“开元盛世”立下汗马功劳的却是两位“穷”宰相。
“救时宰相”和“伴食宰相”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姚崇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开元初年,由于多次的宫廷政变,朝局十分不稳,唐玄宗登位伊始,即任命三朝元老姚崇为宰相,卢怀慎为副相,力图有所作为。宋璟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为相坚持正道,刑当无私,且选贤任能,使官吏各尽其职。宋璟得到唐玄宗重用后,使唐朝出现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姚崇有着过人的政治才能,经过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政绩卓著。卢怀慎则是一个谦虚和蔼、胸怀宽广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大事,多听从姚崇的意见,并尽力配合好他。 脾气秉性截然不同的姚崇、卢怀慎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
一次姚崇因死了儿子,请假十多天,令政事积压很多,卢怀慎处理不了,去见唐玄宗作检讨。唐玄宗暗示卢怀慎不必担心:“我以天下事委托于姚崇,你坐镇就行了。”姚崇假满上班后,很快裁决了积压下来的政事,所以史书称赞他长于吏道。
《唐书‧姚崇传》记载,姚崇曾经虚心探问齐瀚说:“我为宰相,干得如何?”齐瀚说:“公可谓救时之相。”姚崇自谦感叹说:“救时之相,岂易得哉!”
卢怀慎则知道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时时处处留心为国家物色人才。卢怀慎兼任过吏部尚书,主管官员考核任免。在他临终的时候,向唐玄宗推荐了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名臣。
当时的人都称赞姚崇为 “救时宰相”,而笑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正是卢怀慎这种甘当配角的精神,才使开元初年的政权高层形成一派和睦景象,众臣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共同为国家效力。
姚崇无钱京城置业 借宿寺院
才能各异的姚崇、卢怀慎两人都生活在历史上罕见的富裕时代,却穷得叮当响。姚崇虽三朝为相,在京城却买不起房子,只得住在离朝堂很远的郊外。他上朝处理完政务后,常常回不了家,只能借住在一个叫罔极寺的寺院里。有一次,姚崇得了疟疾,只好让家人到寺里来照顾他。
上常令源乾曜与姚崇接触较多,处理政务时每逢大事,就到寺里请教姚崇。他十分敬佩姚崇严于律己、廉洁勤俭的生活作风,奏请玄宗让姚崇搬进四方馆(属中书省)居住,玄宗当即批准。
可姚崇却认为四方馆太豪华,且内存放了大量国家机密文件,自己家人住在那里不合适,就一直没搬进去,仍然过着经常借宿寺庙的生活。唐玄宗感慨道:“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能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姚崇作为三朝老臣、宰相之首,长期手握重权,国家的许多重大政策都是由他制定和实施的,他却从未以权建立经营自己的产业。他在《冰壶诫》就提到: “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清官卢怀慎
和姚崇一样,卢怀慎也是清正廉洁,从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甚至比姚崇更差。
卢怀慎当官以后,虽然身份高贵,但妻子和儿女仍不免常挨饿受冻。唐玄宗曾经派他去东都洛阳选拔官员,卢怀慎只带了一个小包袱就出发了。
有一次,卢怀慎生病了,同僚宋璟和卢从愿来探望他,见他睡在一张单薄的破席子上,门上连个帘子都没有。他们正谈话间,突然风雨大作,卢怀慎只能将席子掀起来遮住自己的身体。到了吃饭的时候,卢家桌上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款待客人。
临别时,卢怀慎还不忘握着二人的手说:“主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你们要记住这些话。” 卢怀慎死后安葬的时候,因为家中平时没有积蓄,家人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由于酬谢帮助办理丧事的人。
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还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侍奉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卢怀慎说完又死了。
与其浊富 宁比清贫
姚崇、卢怀慎两人的穷困与那个富庶的时代确有些格格不入,非是他们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他们坚持为官的清廉俭朴。在政治上,二人却都大有建树。
《资治通鉴》记载曰:“姚(崇)、宋(璟)相继为朝,崇善变事务,璟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力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时贤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宋,他人莫道焉。”
大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与白居易齐名、号称“元白”之一的杰出诗人元稹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从中对姚崇、卢怀慎的一生功绩可见一斑。
诗中写道: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言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至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记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责任编辑:萧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