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真的很难离群索居,即便是拜科技网路之崛起,影像文字之传递也取代不了“说话”的重要功能,“说话”毕竟还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主要沟通媒介。
“说话”的考量要素,涉及人、事、地、物、时等的范围涵盖蛮广,不能偏废,不可不慎。说话还有延伸的肢体语言的问题,话如果说得真诚入心自然就得体也让人感同身受。“说”与“不说”涉及能力与智慧的拿捏与决断,“沉默是金”固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该说?该怎么说? 那又是“智慧”的层层考验与体现。“说”与“被说”更是一个人的风度、品德涵养的十足反映,也攸关人际关系的良窳。
人越成长,越成熟稳重,越能理解别人,越能谦卑忍让,越懂得说话,也越懂得怎么跟别人相处合作。做人讲敦厚圆融,情、理、法需兼顾,有时候即使再得理也还得饶人几分。因此,如果懂得“说话的艺术”,待人处世可以说至少已成功了一大半。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失国;失言可以伤人、伤己失德,甚至于造成毁谤、诬陷的牢狱之灾,岂可不慎。
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才学八斗,能言善道、口若悬河、辩才无碍,滔滔不绝基本上来讲应该是大受欢迎而容易赢得好人缘,但是如果恃才傲物、恃宠而骄或者强词夺理则恐反惹人厌。能“说”,也得容得“被人说”;听得进忠言逆耳之言,能接受相异其趣的意见,于己于人都是大有助益的,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谦虚”才是人类最大的美德,越饱满的麦穗越弯腰,尊重、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忘得掉委曲、旧恨、辱骂,真正的把一己之私的执着心放下,那才是真正的宽容大度。
人之相知贵在交心,“用心聆听”比“畅所欲言”来得重要,知己知比才能以同理心赢得人家的认同与支持。因此,首先要学会静心倾听清楚,再冷静回话,回答要简洁说明清楚、要有诚意。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事不关己就不要搅局着说;有争议的事得商量着说。
祸从口出,话太多未必有益,而且言多必失;放下执著,选择多听、少负面回应、少顶撞。伤人之身,易医治;伤人之心,最难疗。很多很多的摩擦、矛盾,起源于无谓的说话语气、态度和时机,压根儿就是无谓的小事、琐事,当事人却浑然不自觉。生气的时候,往往情绪化失言,话无好话,此时宁可选择尽量少说话。
做人坦率、没心机当然是对的、是好人,但是也不能直率过头、太白目容易得罪别人,也不能尽说好听话哄别人开心,变得花言巧语,让人觉得似诡诈不可测。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要养成与人为善,多说好话、正面鼓励的话,让祥善的正能量飞扬;要学习如何谨言慎行,要懂得将心比心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充分尊重和善解,换个角度看待人与事,一切的一切豁然开朗,没有什么好争辩的,这样就不容易得罪人、伤到人或是让人生气,自然而然就广结人缘,好人缘不请自来。@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