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维权人物

我的中国故事:横渡恐惧之海(5)

欢迎方励之 布局大场面

1986年,校园空气愈加活跃,多元化思潮冲击着年轻学子们充满理想与渴望的心。我和好友频繁举办各种形式的聚会。经春夏两季播种,到了秋天,推动研究生会和学生会联合举办“同济大学文化潮”活动。项目之一,是邀请方励之、刘宾雁等文化名人来校演讲。

1986年11月16日,我受研究生会和学生会委托,借得校方一部丰田牌轿车和司机,驱车前往上海社科院,迎接刚刚从国外讲学归来的方励之及其妻子李淑娴。车程上,方问我:“让我去演讲,我还不知道题目是什么呢?”我思忖片刻,说:“这个题目如何?——民主,改革,现代化。”方连声说好,“就这个题目!”

民主,改革,现代化,正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呼唤的主题。经我和同学们连日忙碌、布局,同济大学呈现欢迎方励之夫妇的盛大场面。在校区中央,我主办了“欢迎方励之”的专栏,在由我撰写的欢迎辞里,把方励之喻为“国之鹰”;校广播台每隔半小时就播放一次由我撰写的广播稿,通知方即将莅临演讲。

当我陪同方励之一行到达时,大礼堂内外,已经被蜂拥而至的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以建筑专业见长的同济大学,设计了全国大学中最大的空心无柱大礼堂,座位五千个。方励之莅临当日,大礼堂不仅座无虚席,过道和周围都站满了人,无法进入的,便拥堵在大礼堂外围四周。多年以后,在美国,方励之告诉我,那是他一生中所经历的最盛大欢迎场面。

狂飙骤起 同济勇当先锋

方励之、刘宾雁等知名人士的到来,为新思潮汹涌的同济校园,更添浪花。这一段时间,校园里气氛鼎沸,上海滩山雨欲来。

一个月后,1986年12月,一场民主运动,如狂飙骤起,震动神州大地。那便是,八六学潮。学潮起源于安徽合肥,方励之任副校长的中国科技大学。起因是人大代表选举,中科大的学生们上街游行,不认同官方推出的“候选人”,而力推方励之等人,方因而高票当选人大代表。

消息传到上海,首先有动静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原来,一个美国摇滚乐队正在上海体育馆演出,现场邀请中国人上台共舞,一名上海交大学生欲登台,却遭到中共保安人员的阻拦和殴打。该学生返校后,述说此事,引发群情激愤。适逢从合肥传来学潮信息,上海交大学生们决定走出校门,抗议政府。

富有戏剧性的却是,上海交大学生的游行计划,因江泽民到校“对话”而临时取消。江是上海交大校友,当时已升任上海市委书记。我所在的同济大学,反而成了冲出校园、走向大街的急先锋。上海滩盛传:交大是民主堡垒,同济是学运先锋。

我起草了大批被称为“大字报”的宣传品,由好友分别抄写,张贴在校园中心。受此鼓动,不同科系的学生自发聚集数千人,旋即冲出校园,走上街头。连续一周内,同济大学参加游行的人数,平均每天保持在八千人左右,成为示威主力。从外滩、南京路到人民广场,到处飘扬起同济大学的旗帜。上海各大学群起相应,纷纷加入由同济大学牵头的游行队伍。“反对腐败,打到官倒”、“民主!自由!平等!

”的口号响彻云霄。

那个冬季:大学潮 我的生日

1986年12月19、20日两天,冬季严寒,学潮却达到沸点,参加示威游行的大学生,多达七万人;追随或围观的的市民,则难以计数。场面恢宏,蔚为壮观。大上海为之震撼。12月20日这天,好友问我:“今天是你的生日,打算怎样庆祝?”当时,我正在游行队伍中领呼口号,我停下来,大笑道:“难道这不是最好的方式吗?七万人为我庆祝生日!多么热闹啊!”

这一天,在示威游行的人海里,我踏过大上海数十条大街小巷,一路慷慨激昂地领呼口号,直至嗓音完全沙哑,如此度过了最难忘的二十三岁生日。

一群学生用床席做成一条横幅,上书四个大字:“席卷专制!”市民睹之,无不雀跃欢呼。共产党歌曲《国际歌》中“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ale)一句,被我以“学运组委会”的名义,改成“民主自由平等”。一幅醒目的席匾横幅和一首改了歌词的《国际歌》,成为这次学潮的象征。

总体而言,八六学潮,算不上一场有组织的学潮。有挂名组织,但松散,并无集中领导;有学运骨干,但分散,各自为政。在很大程度上,学潮自发而起、自发而落。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学潮结束。波及十几个大城市的八六学潮,犹如一场接力赛,发源于合肥,在上海形成高潮,最后,1987年元旦那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划下句号。

八六学潮:八九民运的奠基之作

1987年1月中旬,正忙于期末考试,忽从广播里听到,胡耀邦辞去中共总书记职务。原来,胡因同情学生、倾向民主,遭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人帮”非法罢黜。随后又听到,方励之及刘宾雁、王若望等资深名士,被中共当局“撤销职务,开除党籍”。

我当即联络好友,凑钱购买了一本大相册,邮寄给方励之。作为相册扉页上的题句,我刻意把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改成“三落三起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用这句诗,与方老师共勉:民主运动并没有失败,还会再掀高潮。

胡耀邦被迫辞职后,被排挤在中共权力圈子外,有志不能伸,郁郁寡欢。至1989年4月15日,胡突发心脏病,骤然辞世。由此引爆八九民运。邓小平出兵镇压,终以1989年6月4日的大屠杀收场,史称六四事件,或“天安门事件”。由此回眸我曾参与领军的八六学潮,实际是八九民运的奠基之作。

(选自 香港开放出版社《不受欢迎的中国人》附录:我的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谢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