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 通天地而合神明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5年07月22日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构成宇宙万事万物。世间任何事物,在宇宙空间中都有相对应的物质。古代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
人与自然融合相亲,调阴阳、 顺四时、序五行,重德行善,方能平安吉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征。
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中讲道∶“那个时候上学的人,都要讲究打坐,坐着要讲姿式的,拿起笔要讲运气呼吸的,各行各业都讲净心、调息,整个社会都处在这么一种状态。”(见注解)
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心无旁骛,不疾不徐,泰然自若,最佳地契合人体的阴阳五行之运转,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这和气功修炼何其相似?!
在佛道文化的影响下,归隐山林、慕仙求道、打坐禅定的,大有人在。
唐诗的性灵神韵,有着和天地自然的联结。天籁之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音乐性,意象优美。李白崇道,杜甫尊儒,王维信佛。不同的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是神传文化,是联结天界和凡间的桥梁。人类纯正的文化艺术,是上界精神的形式体现。没有佛道神的牵引,缺乏与上界沟通,没有从上到下的贯通的精神,就不能表达更高更深的内涵。被低灵烂鬼附体,作品魅惑邪气,害人不浅。
可见,佳作上品不是停留在世俗层面的雕琢与炫技,而是天地人的对应协调,天人合一,与神合灵,与道合妙,通天地而合神明。
以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来说,是闲情逸致,更是修心养性。造诣深者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琴
中国古代推崇正音雅乐,以清幽平淡为上,不以繁声热闹为趋。琴瑟、箫笛、胡琴,皆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
如此幽婉清雅的音乐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注重社会伦理的“教化”,讲究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闹的溺音淫乐。
道家倡导自然和谐、清静无为。老子说∶“大音希声”,正声应“简静”,静才会有空灵渺远的空间感,与万物合一的心灵体验。庄子提出“平易恬淡”为人生理想。“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位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也是个深谙琴道之人。她讲,弹奏要在静室高斋、层楼上、林石里,山巅或水崖上等清幽脱俗的地方,弹琴前应沐浴净手,焚香静坐,衣冠整齐,仪表端庄,身心俱正,从容自若,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抚弄一番,才不负了这琴。
古代文人逸士,以琴会友,高山流水觅知音,不竞不求,不炫技,不卖弄,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
对琴艺的体悟之深,要求之高,令人叹服。
“身手皆静方能与妙道相融,与神灵相通。”“故清者,大雅之原本。……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必以贞静宏远为度……从容婉转。”
“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专精注神,感动鬼神”。这简直是修炼的境界。
棋
“琴棋书画”四艺中的“棋”指的是围棋。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棋盘分为四部分,有361个交叉点,这正与自然暗合∶天圆地方,四季更替,黄历的361天。
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棋子无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可谓大道至简。围棋对弈,形象地演绎着阴阳两极的相互对立、制约、平衡、转化的矛盾运动。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古松流水间,唯闻棋声”、“闲敲棋子落灯花”,古人弈棋的乐趣可见一斑。
闲暇时,下棋交友,益智增慧。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见仁见智。如:天地阴阳,王政、兵法韬略、为人处事、进退取舍等等。
棋局如战场,黑白双方运兵布阵,攻占御守,斗智比勇。既不能胆怯保守又不可贪功冒进。
围棋特别讲究大局观,不计一日之短长,不争一处之得失。遭遇挫折不可气馁;暂得优势,不能轻敌,始终要胸怀全局。东汉文士应玚说:“博弈之道,贵乎严谨。”既要有出世之大略,又要有入世之细谋。
弈棋情状种种,往往表现出棋手的性格修养。患得患失,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寸土必争,睚眦必报,乱大谋,败告终;胸有成竹,不动声色,化被动为主动。
宋大臣潘慎修以孔孟之道比喻围棋,曰:“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远离喧嚣,沉浸在棋局之中,气定神闲,宁静致远,雍容大度。
早在隋唐时期就定了围棋的九品,一品叫入神,二品叫坐照,三品叫具体,四品叫通幽,五品叫用智,六品叫小巧,七品叫斗力,八品叫若愚,九品叫守拙。
棋下得最好的,当然出神入化,能加入神仙的行列。第二坐照,就是下棋不用劳神费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下叫具体,意思是什么都行,十八般武艺都能拿起来,但跟前两个比境界就低些。下一档是通幽,好像是找到了通向高境界的一条小路。这些有文化内涵的名称很生动,妙极了。
历史上,儒释道代表人物、帝王将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等,都对围棋称扬备至,认为从中受益匪浅。
书
书法是中国古代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
欧阳询讲,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 必须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然后,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力,透过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之中,即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
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躁俱平。”说明练楷书能养气安神,消除烦躁。而隶书因其书法沉稳秀拔,如林泉般清幽爽神,使头痛、失眠的人气血平和,情志自调。书法家长寿的原因就在此中吧?!
虽然字的造形是在纸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却在纸墨之外,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自有相契合之处。诚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释家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春秋”。天文地文人文,像中有道。
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书法家悬腕运笔,掌虚指实,快而不急,慢而不滞。捕捉到“鸾舞”之姿,“龙腾”之态,可达浑然忘我的天人合一状态。
唐太宗在书论上也有独特见解,强调书的“筋骨”和“神气”,还主张书法要有“冲和之气”。“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 则锋含沉静。”
书如其人,“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朱和羹《临池心解》)
画
文人画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必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文人画注重气韵和笔情墨趣,意境隽永,耐人寻味。画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以逸品为至高境界,看似平淡天真,却格高无比,飘逸出尘,无可仿效。
一幅好画,能让人杂念顿消,净化提升,渐入佳境,甚至有治病的奇效。秦观看王维画的《辋川图》,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屡治不愈的肠胃病症状,竟一扫而光。王维辞官,诵经奉佛,虔诚向善的生命状态融于笔墨,纯净的能量、清凉的气息从画中缓缓散发出来,令人赏心悦目,对健康颇有助益。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也是个修道之人,他经历坎坷,少年早慧,才华出众,因与权贵不合,后被连累入狱,50岁才自由。他打坐修炼,画风也变得空灵超逸,苍莽沉雄。他云游七年,深得山水之韵。年近八旬,他画完了《富春山居图》,成就很高,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影响后世甚远。
在诸多顶极文人画家中不乏修炼人,最突出的是清初“四画僧”,画法特点清静淡泊,而又各具特色。四僧中以八大山人、石涛影响较大。
通天大道
古代文人不媚权、不从俗的优良道统,从思想人格到艺术上的自由独立,保证了作品的质量。
苏东坡贬官黄州后,继续做精神的逍遥游,诗词书画,道、禅的气息弥漾其间,寄寓着一种超然物外、与天地同化的情趣。
曹雪芹宁可卖画维生,也不愿到皇宫当御用文人。在困苦潦倒中,他潜心创作了千古名著《红楼梦》。
能达“神品”、“逸品” 者,乃非凡之人,有通天本事的人,是沿着技艺这条路攀昇,上达天人合一境界,与神相通的得道之人。
(注解:源自《转法轮》第七讲)
责任编辑: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