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5年06月13日讯】
亚凯迪亚警方上周六晚发布消息,请公众协助寻找一名失踪的16岁华裔女生。据其父母消息,女孩因受不了学校和考试压力而出走。引发华裔社区关注,热心人纷纷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希望女孩早日回家。幸运的是,周二,女孩主动与家人联系,已平安回到家中。
就在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的时候,媒体又报导一名5月刚从南加大(USC)毕业的华裔学生,日前疑因压力过大,在蒙特利公园市举枪自杀。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何以至此。
与中国高考的一考订终身不同,美国的教育制度非常有弹性,被称为“美国高考”SAT一年考三次,这次考不好,还可以再考,而且 SAT的分数也只是申请大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实如果今年未能申请到好的学校,完全可以努力一年,下年度再次申请。
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或家长是如何形成功利性的教育观的,华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容易导致在学业、工作上对孩子有更高的期望,在美国甚至出现“中国虎妈”的名词,在美国高中校园里,“中国虎妈”是管束严厉的代名词;在南加房产商眼中,“中国虎妈”是为了未上学的孩子读大学而买豪宅的焦虑者……。“中国虎妈”最大的共性还有爱攀比,经常的口头语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谁谁谁,哪哪比你好。”
很多华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上名校,上名校的目的就是获得好工作,然后获得别人眼中的成功,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传统文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传道、授业、解惑”,除了教授必要的技能之外,更多是让人学会为人之道,立身之学,所以教育的旨归,在于个性品行、德行偏差的纠正,体现在能使受教育者气质发生变化,所谓的“懦夫立、顽夫廉”。应用恰当的方式孩子认识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让孩子的优点进一步发扬,正所谓“教者,长善而救其失”。
任何精神或物质上的建树都离不开健全的人格。翻开哈佛大学“校方报告”中“附加的个性评价(additional general ratings)”所涉及的15个方面,可以发现,哈佛关注的这些东西:好奇心(或求知欲)、创造性(或创造力)、学业成绩、学业前景、领导能力、责任感、自信心、为人的热忱、幽默感、关心他人、活力、成熟、主动性、对挫折的反应、受老师们的重视程度,大多与人的品行、人格有关,可以说中西方教育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论语》有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或许形象的反映出这种变化,真正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建树充实的心灵,达到自我的建立和道德提升。而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把知识当成工具,单纯作为一种技能来谋一份职业,用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或炫耀于人,在社会上为自己物质利益。在这种心态下,持续提升自己品行和修养的教育变成了追求功利性目标的工具,持续的担忧和期望容易形成广泛的焦虑。一旦目标没达到,没控制好情绪,就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对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出于各类功利原因,逐渐的把孩子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渴望转化为对名次、大学、就业等外部动机,同样的学习,让孩子走的挣扎而痛苦。上学时,忘记了学习的原动机——好奇心和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工作后,忘记了工作的原动机——自我完善的认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期望中,内心敏感而脆弱。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本身就是简单快乐的,回想孩子蹒跚学步时对外部的新奇,或许应该做的就是顺应孩子求知的天性,让他们为自己的好奇而学、为兴趣而学。实质上无论成绩好坏,有没有好工作,都不妨碍养成健全人格,成就幸福生活。每个孩子都是种子,每个人的花期都不同。有的花起初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等待。不要看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给孩子压力;而要细心呵护慢慢长大,陪孩子沐浴阳光风雨,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那颗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可能会是一颗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张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