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陈纪三‧文帝‧天嘉四年)记载:
北周武帝将要亲临太学,拜师求教,封赐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于谨上表,执意推辞。武帝不肯答应,仍然赐给他延年枴杖。
戊午日,皇上驾幸太学,于谨进门时,皇帝迎拜于门口,于谨以礼回拜。
有关部门设置三老席位于大厅中间,面向南方。太师宇文护,上堂摆设席位。然后,于谨走上正席,面向南方,凭几而坐。大司马豆卢宁,上堂整理鞋履。武帝上堂,立于东侧屏风前,面向西方。有关侍从,进献美食,武帝上前、跪下,亲摆酒菜,为于谨切割肉食。于谨吃罢,武帝跪着捧送酒爵,让于谨漱口。而后,由有关侍从撤去酒食。
武帝站在于谨的席坐前边,面向北方,请教治国之道。
于谨起坐,退站到席坐后边,回答说:“木材只有以绳墨加工,才能取得方正;君王只有采纳谏言,才会圣明。圣明的君王,正因为能虚心纳谏,才能够知道政事的得失,天下才会安定。”又说:“饭可以不吃,兵可以丢掉,信义不可失去。希望陛下坚守信义,不要失去它。”
又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行善者越来越多,作恶者越来越少。”又说:“言语与行为,是立身的根本,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言,九虑而后行,不要出现过错。对于天子来说,过错就像日月之蚀,人无不知,希望陛下谨慎从事。”
皇帝再次拜受其言。于谨回礼答拜。皇上视学礼仪完毕,而散。
【附注】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二十年,他崇文尚武,政治清明,算得上南北朝时期的一代明君。这件事是他即位三年后之所为。
视学:皇上拜师求学,亲临太学,一年两次。
三老:即国老,古代设“三老”、“五更”各一人(不是三人、五人)。君王随时可以向他们请教。郑玄注曰:“三老、五更:互言之耳。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尊事三老,兄事五更。”@*
责任编辑: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