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金源 (特教博士,儿童问题咨询专家)
〈我好,你不好〉的儿童:
与老师或父母争权的儿童与老师或父母争权的儿童
(一)主要的候选人︰
这一类的儿童来源是被宠坏的儿童。
1、父母过分顺从、溺爱的孩子:过分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会为所欲为,不管别人死活,不达目的绝不终止。
2、母亲懦弱或温恂(屈从子女耍赖或无理要求),甚至错误的想法(如对子女的错误行为让步,竟辩称是:要尊重儿童的意见;对子女错误行为不管教,辩称不可责骂子女),父亲用毒打的管教方式(以暴教暴)。
3、被父母错误屈从,所增强的儿童:当儿童表现不适当的行为或不顺从的行为时,父母为了免除困扰而屈从儿童的要求。
4、父母要求子女时,子女拒绝,父母不能坚持到底。这种互动方式使子女觉得:“只要我坚持,父母就会放弃”
5、消弱失败的儿童:当父母对儿童不适当的行为,采取消弱的行为改变技术,却不能坚持到底时,会让儿童学会:只要坚持到底,父母便会屈服。(消弱是行为改变技术中比较温和的方式,用一般的话说,就是不理他。)
(二)主要的行为问题︰
1、主要行为特征:不顺从、反叛,赢过他人在任何冲突事件,都要争取最后胜利,否则不肯罢休。
2、其行为表象如下:〈攻击的行为〉
对老师的行为表现是:
(1)不服从命令、不按照老师的指示答题、不愿意听令指示更正错误答案;如老师要抄联络簿他不抄;个性执拗、不接受指导、不服从、坚持己见。
(2)反叛抗争:对家人或师长会用僵持的策略,赢取胜利;不写功课,经和老师交换条件后才改善(我赢你了)。
(3)争论狡辩,对老师顶嘴,会说:“我是人也,你应该尊重我”;冲突、反抗、脾气暴躁、争吵、故意和老师对立。
(4)不驯服、冥顽不灵:如叫他到后面面壁思过,不从,强转动身子,甚至冲撞老师。
对同学的行为表现是:
(1)下课时间易和同班或别班同学起争执;
(2)偷懒、坐享其成、占人便宜(我聪明,你呆瓜);
(3)若被同学欺负或责骂,会强烈反击,除非打赢或骂赢同学,否则绝不甘休。如果打输了,会再度板回;若无法板回,会气怒冲冲。
(4)经常口语攻击〈污蔑〉同学,看不起同学。
(三)处理对策:
1、对老师的建议:
(1)、不要卷入斗争,从目前的战场退出,避免卷入纷争:譬如当老师叫学生做事,而学生拒做时,老师便要避免重复这种失败的经验。此时老师若要下达指示时,应要求学生可能会做的事。如果老师确定学生一定不会做,那么务必避免重蹈覆辙。
(2)、老师重新塑造言出必行的形象,老师和父母一定要表现令出必行的意志。用坚决的态度、语气、行动与学生互动。其方法有二:
〈Ⅰ)此时老师在发号施令时,务必考虑该命令是否清楚、可行。学生反抗的行为常常来自父母命令不够简单、清楚、明白,造成儿童不知所措、不知所从。除非命令确实可行,否则千万不要发令,以免学生拒绝时,你变成无计可施,而且会增强学生的信念,只要我坚持,老师便莫可奈何。若此事一再发生,老师终将束手无策。
改进之道便是:选择确实可行而且较不伤该生之自尊心的命令,然后坚决贯彻到底,日子一久,学生便会知难而退。
(Ⅱ) 老师可以在全体学生面前,找较听话的学生下手〈即执行某班规〉,以表现令出必行的决心。
(3)、 针对弱点,另辟战场:每位武功高手都有其弱点,学生亦复如是。仔细观察学生之所爱与所恶,利用所爱做增强物,利用所恶坐逞罚物。以达到控制该生行为的目的。
(4)、 与学生共同商讨班级公约或居家生活规范,或订立行为契约。让该生知道哪些行为被允许,哪些行为不被允许。以便规范该生并让儿童无法再耍赖而占便宜。要注意的是:老师、父母和儿童都要严格遵行契约的责任。此时父母或老师应让儿童知道守规矩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人人有必要遵守社会加诸于人的生活规范,否则社会大乱。学校有校规,班级有班规,人人遵守,学生才能上学、上课。
(5)、塑造好学生的形像。 教导该生良好行为并加以增强肯定,以塑造该生良好形象,让该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6)、教导该生正确的行为以替代打人、骂人的行为。
2、对父母的建议
与学校老师配合共同用代币增强系统〈用以替代父母之毒打〉,来约束其在家及在校的行为。
(待续)@*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