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好东西会想起亲人
鲁国有个节俭成性的人,有一天煮了些野菜,觉得味道很鲜美,就用粗陋的瓦器盛了些野菜,特意来送给孔子。
孔子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恭敬得像承受太牢(牛羊猪俱全,称为太牢)的馈赠一样。
子路觉得奇怪,问道:“这样粗陋的食物和瓦器,老师却接受了,为什么还高兴成这样呢?”
孔子说:“我听说:心怀劝谏的忠臣,时时刻刻会想到君王;吃到好东西的孝子,会立刻想到双亲。我并不是因为得到食物而高兴,而是因为有人吃到好东西,会想到我,把我当亲人一样看待。所以,这事让我非常高兴。”
仁者的馈赠
孔子在楚国时,有个渔夫想要送鱼给孔子,孔子没有接受。
渔夫好像看清了孔子不接受鱼的原因,就说:“天这么热,市场又远,我吃也吃不完,卖又卖不掉,眼看就要腐烂、丢掉;所以,我想到:不如送您吃吃。”
孔子听了,立刻恭恭敬敬的把鱼接受下来。并要学生扫地,准备先祭拜祖先,然后再食用。
身边的学生问孔子:“人家要丢的鱼,老师却接受了,并且拿来祭拜,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我听说:不让物品腐败,而拿来施舍的行为,是近似仁者的行为。哪有接受仁者的馈赠,而不先飨祭祖先的?”
附言:
古人云:“圣心唯微”!圣人的心地纯明,精细仁厚,最能体察别人心地的善良与亲和。
上述两篇故事,都是地道的写心之作。把送野菜者、送鱼者和孔子三人的心性,描绘出来。读来如见其貌,如见其心!
法官心中 须常存仁恕
孔子的学生季羔,担任卫国的法官,判了一个犯人剁脚的刑罚。
不久,卫国发生内乱,季羔想逃出城去,到了城门口,却正巧守城门的正是被他判剁脚的犯人。
守城门的人说:“这里城墙有缺口,可以跳出去。”
季羔说:“我听说:君子是不跳墙的。”
守城门的人又说:“那就从那里钻出去吧,那里有个洞。”
季羔说:“我听说:君子是不钻洞的。”
最后,守城的人说:“那你就到我的房屋里,躲一躲吧!”
于是,季羔躲进去。
过了一会儿,追兵赶到,找不到季羔,就收兵回去了。
季羔安然脱险,临出城时,他问守城门的人:“我是判你剁脚之刑的仇人,你为什么不趁机报仇,却三次助我逃走?”
守城门的人说:“我被剁脚,是我罪有应得,怪不得谁。而且,我记得我被宣判时,您把我排在最后一个审判,我知道您是很想免去我的罪。判刑确定后,准备行刑时,我又看到您脸色很沉重,我更确定您对我的不忍。但我想,您和我非亲非故,绝不是只对我一个人不忍,而是你对每个犯人都是如此有善心。这就是为何我不怨恨您,相反的,还非常感激、尊敬您的原因。”
孔子知道了这事以后,说:“居官用法,心中常存仁恕,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感激。如果法官只知道‘严刑急诛’,人民也自然会对他视为仇敌。季羔真是个仁恕又公正的人啊!”(均据《孔子家语》)@*
责任编辑: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