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的牧童
《晋书‧王育传》记载:
王育少年时就成了孤儿,给人家放羊为生。他每路过小学堂,看到别的孩子在读书时,就不禁叹息、流泪。一有闲暇,就折下蒲苇做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有一次,他在专心练习写字时丢失了一只羊,受羊的主人所斥责。这事被一位善良的长者许子章发现,便替王育偿还了羊钱,并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学读书。
王育继续勤苦学习,终成大器。
身为学生 堪为师表
《陈书‧周宏正传》记载:
周宏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人。十五岁时,皇上下令破格录取他为国子生。
博士到洽(人名),对周宏正的评语说:“周郎年纪不到十八岁,便能独立担当一经的讲解。虽然身为学生,实在堪为诸生的师表,所以免于考试。”
锥刺股 头悬梁
《史记‧苏秦传》
苏秦,洛阳人。他日夜勤奋苦读,为了防止夜间打瞌睡,便把头发绑在屋梁上。实在困倦欲睡时,还会用锥尖刺自己的两股,以警醒自己,继续发愤读书。有时,两股肌肉被刺,血一直流到脚下。
点麻杆照明读书
《梁书‧刘峻传》记载:
刘峻,字孝标,中原(今河南)人。自幼勤奋好学,因为家中贫穷,只好寄住在别人屋侧的走廊下,他自学读书,常常用麻秸做火炬照明,从晚上读到天亮。
有时,读着读着就昏睡过去,火焰烧灼了头发。醒来后,又继续读书,彻夜不眠。
囊萤映书
《晋书‧车胤传》记载:
车胤,字武子,南平(今湖北荆州)人。车胤喜欢读书,博学多才。家里贫困,常常没有点灯之油。夏天就用白丝囊,里面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此来当做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
范仲淹食粥苦读
宋代《名臣言行录》记载:
范仲淹小时候家中非常贫穷,他在长白山僧庙读书时,用小米二升煮粥,然后放在一个盆中,经过一夜,粥便凝结。于是,用刀划为四块,晚上吃两块,白天吃两块。在粥中,放入数十条腌菜、半盂醋、少许盐,拌在一起食用。
就这样艰苦攻读三年,终于功成名就。
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也是昼夜苦读,五年中,未尝解衣睡觉。有时困乏,就用冷水洗一下脸,使自己清醒,然后又继续读书。
偷入学堂听讲书
《明史‧王冕传》记载:
王冕,字元章,诸暨(今浙江绍兴)人。幼年家中贫困,不能上学。父亲让他去放牛,他在途中却偷偷进入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天黑才回家,而那头牛也丢失了。父亲很生气地打了他一顿。不久,他又偷着去学堂听课。他母亲说:“我们的孩子既然这样迷恋读书,不如由他去吧。”
于是,王冕就寄居在僧寺里,夜里坐在佛像旁,映着长明灯读书。(均据清代程维周《人镜类纂》)@*
责任编辑: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