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主要流传于中国东南部和湖南地区,可直接饮用,亦可泡饭作为主食。“擂”是指研磨的动作,把茶叶、花生、芝麻…等食材,放进“擂钵”内用“擂棍”研磨成糊状后,用沸水冲泡(或加水在锅中煮)成养生的茶饮,香纯浓郁,不仅能消暑止渴,尚能滋补长寿。相传它的由来,还与三国时期的张飞有关。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出生日不详。与刘备、关羽义结金兰,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人称“万人敌”。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篡汉,为了延续汉室大统,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即位,是为蜀汉昭烈帝,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同年,刘备为替关羽报仇,东征吴王孙权,出发前,张飞却被帐下将领张达、范彊杀害,于建安二十七年(222年),被吴将陆逊所击败,狼狈逃回白帝城,忧愤而死。蜀汉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张飞为“桓侯”。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加封张飞为“武义忠显英烈灵惠助顺王”。
正当张飞带兵进攻武陵(今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之际,将士们染上瘟疫,无力前进时,有位老草医敬佩汉军纪律严明,丝毫不犯百姓,就献上祖传可除瘟疫的擂茶秘方,把生茶、生姜、生米等三种生食材研磨成糊状,烹煮食用后,汉军个个健步如飞,攻克武陵后,此“擂茶”又被称为“三生汤”,就迅速的流传开来。
各地擂茶的制法不同,食材亦多样化,可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目前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客籍移民仍有饮食擂茶的习惯。原味擂茶大多是咸的,因此擂茶又称为“咸茶”。台湾花东地区的早期客家移民,除了直接饮用外,另有加入炒熟的青菜、萝卜干等一起饮用,还把擂茶泡饭来吃。
两广的“客家擂茶”以小米、生姜、花生、芝麻、黄豆等食材,经复杂手续加工成粉末状。食用时,用沸水冲泡调匀,或加水在锅中煮开调匀,香味独特,微咸可口,不仅能吃饱,还可消暑止渴,亦是招待贵宾的上等茶品。
福建的“客家擂茶”以茶叶、芝蔴为主料,以少量桔皮、桂皮为佐料,夏秋之季,放入少量青草药,加少许水擂成糊状后,冲入温热水,成悬浮汁液。民间的婚丧喜庆或日常饮食,均离不开它。擂茶随着客家移民传入台湾的客家地区,发展成观光景点的客家美食,例如北埔老街有很多家餐厅,就以客家擂茶而闻名。
“湖南擂茶”以茶叶、生姜、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山苍子等为食材,擂成糊状后冲沸水调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不仅能吃饱,还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亦是待客的上乘饮品。
“擂钵”是擂茶的主要工具,是由陶土烧成,用来研磨食物与药材的盛器,钵内有向中心辐射状的特殊沟纹,利于研磨食材,几乎每个客家人的厨房都有一个。
“擂棍”是擂茶的主要工具,是一支直径约 5公分,长度约 50公分,用来研磨食物与药材的木棍,材质以油茶树为佳,芭乐树、柚子与橄榄树次之,其他树木则不可用,因为在研磨时,擂棍的成分也会加入其中。
为符合快速的工商业生活步调之需,市场贩售由多种养生的五谷杂粮茶叶,经烘焙熟后研磨成“擂茶粉”,价格悬殊,良莠不齐,要如何分辨其真伪呢?真正的擂茶粉日晒半小时后,茶叶绿素就会消失,故无法在阳光下贩卖,购买后需以低温储存确保品质,但也无法久存的。若是使用色素调制的擂茶粉,经过了日晒或高温烘焙仍是绿绿的,摆放一整年都不会褪色,那是有害人体的擂茶粉哦!@*
责任编辑: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