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5年03月12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一句承诺,而甘愿付出生命。《中庸》云:“诚者,天之道”、“诚者,物之终始。”从中可以看出诚被作为宇宙万物的渊源。故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儒家认为“诚”是天、地、人三才自然固有的德性。“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什么是“信”?“信”是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因此做人理应遵循天道,诚实可信。
面对生死诚实无惧
高允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因帮助崔浩撰写《国书》,遭牵连。崔浩因此案全族被灭,并牵连一百多人被杀,独高允逃过一劫。
太子想搭救高允,便带高允见魏国君主希望能赦免高允一死。太子见到魏国君主,说:“高允一向小心谨慎,而且地位微贱;《国书》的编写由崔浩作主,请赦免高允的死罪!”魏主问高允:“《国书》都是由崔浩所撰写的吗?”高允回答说:“其中的〈太祖记〉,是前任著作郎邓渊所写;〈先帝记〉及〈今记〉,是臣与崔浩共同写的。但崔浩所监管的事多,他只是总体负责而已,至于具体撰写,臣比崔浩多。”魏主很生气的说:“高允的罪超过崔浩,怎么能活!”
太子说:“天子的威严盛大严厉,高允是个小臣,吓得迷糊了,说话语无伦次。臣以前问他,都说是崔浩所写的。”魏主问高允:“真的如太子所说的吗?”高允回答说:“臣犯的罪应当诛灭全族,不敢乱讲欺骗。殿下因为臣服侍讲《儒经》时间久,可怜臣子,想为我求一条生路。实际上不曾问过臣,臣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不敢迷糊乱说。”
魏主回头对太子说:“真是正直坦率啊!这是人情所难做到的,而高允能做到!临死不改变说法,这是诚实;做为臣子不欺骗君主,这是忠贞。应特加赦免他的罪而表彰他。”于是赦免高允。
一诺千金 言而守信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意思是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而说出口的承诺就一定要实现。其所谓“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宁台道副使赵良璧为人处世一向公平正直讲信用。一次,赵良璧在查阅案件卷宗时发现一桩案子有疑问。有五、六位嫌疑人被判有罪,按律将被处死,但赵良璧反复推敲发觉此案极可能是一个冤案,于是决定暂时释放这些嫌疑人。他对这些嫌疑犯说:“你们暂且各自回去探视父母,三个月后如期回来,就减你们的罪。”
约定的时间一到,这些人都回来了。掌管文书的官吏认为应当依照原来的审判结论处决他们。赵良璧毅然道:“就算他们真是强盗,尚且不弃信义于官府,能够按期回来。若处决他们,那么官府反而弃信义于强盗,就连强盗也不如了!”于是根据律令减了他们的罪。后上报巡抚总督,督抚听说后,召见赵良璧并嘉奖了他,最后终于释放了那些嫌疑人。
守信重诺 为人之本
答应别人的事,就应秉持“真”的原则,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做到,这是为人处世之本,是一种传统美德。看一看这些不惜身家性命而谨守守信重诺做人准则的古人,真是令人由衷的钦佩。
徐少渔是钱塘人,光绪庚寅八月初,他向彝斋借了一百圆银币,没有立借据,只口头约定一年以后如数偿还。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渔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际,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直喃喃自语:“还钱的时间快到了,我如果死了怎么办啊?”
其妻听后对他说:“你借的钱没有借据,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渔说:“他因为相信我,所以才没要借据,我怎么能自己不守信用呢?”于是让妻子将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两件狐裘拿去卖了,共卖了九十银圆,又从别人那里借了十圆,最终在约定的日期如数偿还给了彝斋。没过几天,徐少渔的病痊愈了。
正如宋代袁甫在其家训《袁氏世范》中所训诫的:“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谓之信也。”对别人承诺的事,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有约期,一时一刻也不能改变,这就是信。
汉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带着母亲逃难。一天,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刘平只好把母亲藏好,只身一人去找吃的。
结果,他碰上了一伙饿贼,要把他煮着吃了。他连忙跪地求饶,说如果能放他回去,让饥饿的母亲填饱肚子,他一定会回来,绝不食言。群贼怜悯他的孝心,就放了他。
刘平找到吃的并伺候母亲吃饱之后,便把刚才发生的一切禀告给母亲。他说,既然答应了人家,我就得回去。于是,拜别母亲,一转身,就走了。
当群贼看到刘平真的返回来后,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世界还会有这么守信的人,最后,群贼非但没有难为他,还恭恭敬敬地把他送走了。
以诚信治国 得天下拥戴
子贡曾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事。孔子说:“粮食丰富,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当政者。”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要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再去掉一项?”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灭亡。”
贞观初年,有人向唐太宗上书,请求清除朝廷中的“奸臣”。唐太宗对此事很重视,便亲自召见上书人请教,上书人说:“我有一条妙计,请陛下试一试,一定能让奸臣露出原型。陛下与群臣讨论国家大事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并大发雷霆。这时那些不畏龙颜震怒,敢于直言纳谏的人,便是直臣;反之,畏惧陛下的威严,迎合旨意的人,便是奸臣。”
太宗听后对此人说道:“流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发令之源,臣民好比流水,泉源混浊而想使流水清澈,那是不可能之事。帝王自己玩弄、施行奸诈之计,怎能使臣民正直、诚信呢?魏武帝曹操机警过人,常多用诡计,如果我也像他那样去做,如何再去指责别人、施行教化呢?我要使大信行于天下,以忠诚之心治国,决不搞歪门邪道。你的计策虽妙,但对我毫无用处,我绝不采纳。”那人听了满面羞惭,赶紧下殿,仓惶出宫而去。
言而无信失天下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而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当知道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但诸侯以为又是“狼来了”所以未出兵,结果幽王被逼自刎。
无信可以失去天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失信于人而亡国亡身的一个教训。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精典,在今天也能给我们、后人深刻的启示。**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