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笔者观察,有些老师在对待学生上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将数学逻辑的推论方式用在教学假定,并完全搬到教学的实施过程。
诸如“学生甲在某方面比学生乙要聪明。”就线性推论到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甲在该方面比学生乙更努力,甚至因此给予学生甲、乙差别待遇。当然笔者认为,老师多方鼓励孩子们是对的,老师的鼓励是给予孩子们发展各领域潜能的勇气,老师的鼓励对于孩子们是必须且重要的支持,但本文所主张的是老师对待孩子不要有差别待遇。
上述单向的推论在教学假定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没有搜集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推论;另一方面,教师无法做到全知的观察,更遑论做到对于学生甲与乙之间的差异的真实理解。利用该理论,学生甲比乙聪明的事实,其实无法直接推论出:(1)学生甲比乙更投入该方面,或(2)学生甲应比乙少投入该方面,或(3)学生甲和乙投入该方面的程度是一样。
如果教师无法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径自地单向用理论来分析学生的状况,然后给予不公平的差别待遇,这对于老师与学生们,皆是百害无一利的双输教学策略。如果现场教师们因为积累的个人教学经验,或在教室里以逻辑为理论基础,如此强硬地执行,给予孩子差别待遇的教学策略,无怪乎影响世界的德国思想大家高达美(Hans-Georg Gadamer)会挑战逻辑的权威,直接道出:“因为逻辑只会跟随逻辑的真理,那只是逻辑……”全然将数学逻辑的推论法,完全搬到教学策略的实施上,可能不但无法带领孩子们找寻到真正的教育真理,更是一种侵犯孩子平等受教权利的反教育行为。
再从“教学假定”走到“道德假定”的讨论上。在理论的论述上,我们其实可以主张现在似乎看起来资质普通的孩子,应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应给予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更多的协助,才是最合乎道德、正义、公道及教育专业的作法。因面对在学习科目中学习动机较弱的孩子们,我们第一要考量的是学生各自的需要,而不是个别老师的偏好。
最后回归真实的教育世界,将心比心,教育的权利是平等对待,如果是老师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差别待遇,那老师会有什么感受呢?老师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一个好的老师是不会让现在看似资质普通、学习缓慢的孩子减损其学习信心,感到挫败,觉得自卑。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机体的生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也是正在多元发展中的生命,有血、有肉、有记忆,教师在现场的教学策略有差别待遇的状况,孩子们会记得这一切不平等的对待,我们无法预测、更无法负责孩子们将来会以怎样的行动来回应,这因不平等对待所造成的记忆伤口。
教育是将心比心的不伤害对待,教育的权利是平等对待。亲爱的老师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平等的对待,同时拥有在教学环境中快乐长大的权利。请相信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努力,看见每一个孩子的微笑,一直是我们努力向前的动力,不是吗?◇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