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相簿,一张张的相片指陈着数十年的生命流程,尤其是我特意留下的四张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相片,让我看见自己的成长和转变。接着奏出的是我自己的“家”的乐章,结婚、怀孕的太太、小孩出生、换尿布、学走路、幼稚园,然后是儿子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相片。这些相片,不只是纪录了我们的人生,也是我们情感的组合和心灵的建构。
不过对相片的感情,似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岁月的流逝缓缓的改变了。每当有活动的时候,照几张相片好像是必行的公式。以前用胶卷底片的相机已经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数位相机,照了马上就可以在小萤幕上看相片,不喜欢的可以立刻消除,加上记忆体的容量不断倍增一片16G小小塑胶板就可以储存近千张的相片。以前一百张相片能有一张好相片就满意了,现在呢,是一千张有一张满意的就够了。加上电脑、手机的连结,相片可以随时传送以分享众亲朋好友。而这一来也不需要像以前,有了相片必须加洗好送给留下影像的人,少了麻烦,也省了钱。所以现在照相是尽量照,就怕照不够多。
不过,也因为照相变得太过简单容易,于是乎有了二个大趋势。一是,不断的照,照得太多,无法整理,即使整理了,也是多得不知道如何“回顾”,逐渐的失去了看相片的兴致。像是“2015黄历新年”,是今年这一组相片的抬头,相对的是“2013黄历新年”、“2012黄历新年”,“2014黄历新年”的掉了,但是却不觉得可惜,因为可以看的相片实在太多了。
二是,照相变得太容易,也太多,于是逐渐的失去了弥足珍惜的感情,那种对“泛黄”的老照片的感动,消失了。那相片中流露的让人珍惜的感情,是对旧日情境的留连,是对往昔亲人的怀念,甚至是一时的内心感受的记录,留住的,是当时最真实的镜头。原本浓缩的情感,如今稀释了。失去了这种感情,剧情片就成了纪录片,留着的是“不让人感动”的“资料”。
此外,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会越来越不喜欢照相,因为每年都可以看见自己的变化,皱纹增添了,头发稀疏了,在相片中越来越不光彩显眼,因为人们第一眼注目的都是像是三十年前的自己那样俊帅貌美的年轻一代,而不是现在的自己。
于是越来越不再在相片中投注太多的心思意念。所以年纪越大照相的欲望越小,相片也越来越少。最近家里买了一架很小但是功能很多,解析度很高的相机,但不知道是不是还能拍出让自己“动心”的自己的相片?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