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金源 (特教博士,儿童问题咨询专家)
自卑感的儿童类型之四,〈我不好,你好?〉的儿童:
灰心、绝望、无助、自暴自弃是其行为目的。
(一)主要的候选人︰
1、一再失败的儿童,包括低成就的儿童,智慧不足儿童,学习障碍儿等。
2、一再被斥责为愚笨的儿童。
3、被老师或父母过高的期望〈父母老是拿左邻右舍的同学的好成绩,或自己家中成绩优秀的兄弟姊妹,来与该童比较,使他感觉永远不如人〉而一再挫折的儿童。
4、儿童环境巨变:如国中生改编至升学班,突然面对许多优秀学生的竞争,功课严重落后至倒数第一、二名。或父母离异,父母均不要该生,父亲做生意忙,常常出国,在家时常常责骂该生、该生面对如此无可奈何的境遇,形成“我不好,你好?”〈无可奈何〉。
(二)主要的行为问题︰
1、主要行为特征:绝望、灰心(powerlessness)
2、表像行为是:(逃避、退缩的行为;精神疾病)
(1)、 逃避(每天8:30才来上课)、退缩的行为(下课时间不理人,自己看故事书)、不参与(班级事一概不参加)。
怠惰(上课不专心、睡觉;家庭作业拖拖拉拉,写到三更半夜)、愚蠢(无目的地乱举手);荒缪(晚上上网色情网站聊天室电玩至凌晨)。
放弃(走路没精神。别的同学侵犯他也不在意,不会站出来为自己说话。);无所谓(对处罚不在意、不改进;不在乎别人的约束;对所有的功课均无所谓,不在意成绩)。
自卑、孤独(回家时,只有打电动及看电视);躲在教室的墙角(用“不知道”来塘塞所有的“为什么?”的问题)。
(2)、精神疾病包括:忧郁症、焦虑性疾患、变态恐惧症、饮食困难、酗酒、嗑药。
(三)处理对策︰
1、没有失败的教学〈成就感教学〉:
运用串连法〈chaining〉、褪除法〈fading〉、行为塑造法〈shaping〉等教学法,保障儿童学习过程没有失败的经验,只有成功的经验。这类儿童已经丧失自信心,任何挫折的经验都会加深无助感。保障学生学习过程不再失败是绝对需要的。
2、认知改变:
(1)努力取向的价值观:笔者把人类的价值观,分为能力取向的价值观及努力取向的价值观。前者看重事情的结果,并把成功与失败和个人的能力划上等号,因此这种人会非常注意成功与失败。能力取向价值观的人,稍遇挫折便一败涂地、自己了断。后者看重过程不问结果,即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此培养学生的努力价值观,可以帮助他抵抗失败的伤害。临床经验中,相当多数的父母太过注重儿童的成绩,因而在有意无意中培养出学童能力取向的价值观,使得儿童挫折容忍度极低,稍不如意便灰心丧志。
(2)再归因训练︰
一般而言,失望灰心的儿童通常都已发展出自我击败的归因,即任何成功都归之于外在因素造成,反之任何失败经验都归之于自身的责任。对这种自我击败归因的儿童,成功的经验对他无济于事,而任何失败经验却会加深绝望的想法。根本解决之道是改变其自我击败归因变成自我贴金的归因。所谓自我贴金的归因是,成功经验归之于自身的努力或能力,而失败的经验归之于外在的因素,如运气或工作难度。虽然自我贴金的归因并非健康的归因,但是为了拯救极度失望的儿童,不得不用此重药。
(3)指导学生作自我比较,而非相互比较。自我比较有两个方法:其一是设定可达成的目标,要求该生努力达成;其二是和昨日我相互比较以求进步。此二种方法均可培养学生之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动机。
(4)命运(受命所运)与运命(运转命运)。命运无法改变,但是接受命运的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5)利用该生的优点做滩头堡,攻破“我不好”的感觉。指导好行为并立即增强该行为,以期待改变对未来的期望。
3、若已经发展成精神疾病〈忧郁症〉,需找精神科医生治疗。
(待续)@*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