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微信一张照片,京城的一场大雪后,朱红的宫墙与白雪相间,映衬着紫禁城繁复华丽的椽梁画饰,似乎那古老与华贵一下子穿越了万里千年走到了我的眼前、心里。我突然意识到那几千年的的历史与文化早已以我知和不知的方式融到了我的骨血里。走到今天,此刻,我的骨血来自于几千年来我无数的祖辈父辈们的喜乐悲苦,无论是战争的烽火连天还是江南篱下的悠菊,更来自于那些所谓中国元素意象背后,先贤们不渝的追述与表达。
古人云,文以载道,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除了还有着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华夏各族的混血后,轮廓不清、面目模糊的亚裔形象,我们对古圣贤们孜孜以求和祖辈们谆谆教诲的文字所载之道知晓多少呢?对那些精美绝伦的古器物,意境幽远的古字画背后的内涵领悟几分呢?当我突然明白那莫名的感动正是来自于早已融入我骨血的中华文明时,我知道我需要找到一把钥匙来开启这中华文明的宝藏,来汲取来自于古圣贤和先辈们传承的宇宙生命之道。
古人重视教育,往往把毕生所修所学注入到家训中,以育化、泽被后代。家训又是长辈要求晚辈从小就要接受的教育。如今的我不正如孩童般,除了有着生理上的中华基因遗传外,对传统中华文化懵然无知吗?古人的家训恰好是对我最好的启蒙方式,这样,我拿起了这本《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作的一部家训。颜之推(531年-591年),字介。颜氏原籍琅琊临沂,历任梁散骑侍郎、北齐黄门侍郎,后侍于随,是当时最博通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子孙。《三字经讯训解》作者王三聘称其“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氏后代成就斐然,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唐朝颜思古注解《汉书》,颜真卿书法大家,颜杲卿凛然大节,震燿千古,以身殉国。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羡慕不已。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开篇《序致篇》中写道“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已经很完备了,无需赘述,之所以再写此书是要“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因为亲近的人的话才会相信,佩服的人的话才会听从,“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这就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孩子会信从父母是因为至亲,服从父母则是孩子钦佩父母。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为父母者首先要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孩子才能信服。作者自言“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以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数,以至于斯”。意思自己年少妄为,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但习惯成自然,一时很难改掉,二十岁以后才渐少犯大错,但还常心服口不服,善性与情感相矛盾。晚上觉察早上的错误,今天后悔昨天的过失。没有好的教育,竟至于此,自觉可怜。“追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追想过去的经验教训,刻骨铭心,不是只停留在古人的教诫,过过眼耳而已。
读到这里,不禁感慨古先贤在二十岁上下已经日日自省“夜觉晓非,今悔昨失”,很少犯大过失了,而追忆过往还会“铭肌镂骨,自觉可怜”。
而我们如今的中国人呢?老人假摔,讹诈钱财的事件屡屡上演,以至于网友感叹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生于当今中国的我们从小到老恐怕从未慎言检迹。古代教育思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今天下不平,家难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今世人离诚意、正心、修身的古训,逆道而行。祖先早已留给我们中华子孙圣贤之道,这才是真正身为中国人的可贵之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习世间古圣贤之道,身为中国人,心更为中国人吧!@*#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