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亲切的E,日前自职场退休。拜好人缘、高人气之赐,邀约庆贺的饭局不少。她无奈的表示:最近常常吃吃喝喝、过量过度,虽然盛情难却,但是实在有点吃不消!
听完E“甜蜜的”抱怨,我告诉她:“过一阵子,等状况舒缓一些,我们再找个适当的时间聚聚。”语罢,她由衷的感激这一番体贴与谅解,因为大多数的朋友总是兀自排定日期,并且──势在必行、不容推辞!
这是“为你好”前提之下的迷思,日常生活中历历可见。
父母亲的“为你好”,所以,孩子应舍弃感兴趣的文史,而改学实用性的理工;夫妻之间的“为你好”,因此,该听“我”的,“你”不要擅做主张;朋友之间的“为你好”,是故,按照“我”的做即可,“你”别想太多,依此类推,例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以“为你好”之名,似乎就能够义正辞严、理所当然。而进一步分析、探讨,会发现:当扞格或矛盾产生时,泰半是因为“我”的部分不自觉的放大、强化,以致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而“你”这个主体,在强势“我”的忽略、漠视之下,很可能消声匿迹、荡然无存!
因此,真正“为你好”,是缩小、隐藏“我”,让“你”的角色彰显出来。倾听“你”的想法,看见“你”的需要,然后,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将发言权和主控权交给“你”,而“我”,就安于站在一个邀请者或辅助者的位置,不可越俎代庖、超出界限。
印度圣雄甘地的趣闻:有一次他搭火车,不慎将一只鞋子掉到铁轨旁,此时,火车已启动,甘地急忙的将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脱下,扔到第一只鞋子旁边。朋友不解,问他为何如此,甘地认真的说:“这样一来,捡到鞋子的人,就能得到完整的一双了。”
像这般先他后我、无私无我的行径,无疑的,就是真正“为你好”的表现,而圣雄的胸襟、气度,果然不同凡响。哲人虽远、典范犹在,我们可以自小处着手,问问即将过生日的亲友:“你”喜欢什么礼物,而不是“我”想准备什么礼物。就从这里开始练习吧!@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