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德 变化气质
茶之起源
茶之根源为茶种,先天野生乃神传之物。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名茶,最初无一不是承传繁衍自原生茶种。著名的狮峰龙井、余杭径山、武夷岩茶、云南普洱等等,都是史前开天辟地、造山运动中,上苍有意将其山水结构与茶树品种涵孕其间,等待时机成熟,再点化传送给人,启迪人们采造与饮用的方法,经利用推广而发扬光大。
野生茶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与大量发现和利用的茶树之源,现今部分的野茶品系确是中国茶饮的起源,无论茶种之始或是栽培驯化,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名茶,都是从九州各地发现的原生群体种开始,经中国人几世代的采制、分类和饮用经验,确定了该茶品具有养生保健、优质香韵与经济价值,遂大量繁衍栽培传播,经历代僧道文人定调茶器茶法,成就了今日唐宋明清以来的茶道艺术风华。
茶之枢纽为人本,华夏五千文明崇为国饮,自上古半神半人社会,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经神农通脉定性以后广为流传利用。商周茶叶尚日晒、汉代养生好芼茶,历代采造、蒸焙、饮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三千年前从养生食物逐渐地演变,一千年来唐宋定调碗鼎、明清专事壶瓯,各式纯粹的吃茶和饮茶的茶具与方法辈出,明清以降,完整的修身养性品茗艺术工夫茶面世。
古代茶事,天地人三才圆通,今之茶人遵古效贤,在茶史茶经上用功,由采造沏奉到品啜宏扬、诗词歌赋,文士反复咀嚼、孜孜不倦。时至末法乱世,物欲横流、三才颠沛错乱。有人假茶真卖图暴利、有人唯香是问走偏峰,从不识真茶能养生通脉、其韵致含敛幽趣。
据观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茶山相继遇难,除了山坡地滥垦、茶树惨遭前所未有的农化污染,茶叶在农药、草剂、荷蒙、化肥的洗礼下,悲夫!日日习惯接受伪香异味,将不可知含毒的雅汤当作甘露宝⋯⋯此实为茶道末世之浩劫,有的人宣扬劝导——初为人眼中钉,终成中流砥柱,有的人随波逐流——屈俗不要紧还要强辩,这一切悉在人为。
茶中有德 上天赐礼
茶之具体表现在茶汤,茶叶自古明训——野者上,园者次,茶树生长宜放任终生野化,以全其天性神旨。茶叶经人工采摘得宜,制造顺性,茶席上以真火清泉候汤,冲沏出来的茶自然予人香远韵真、袪襟涤滞。
由于上苍赋予茶树有淬炼天地之能量,吸收草木之精华与泉石之气场等超能力,透过人的采造、品饮及静心的过程,人仿佛重返了大自然的怀抱。
品茶者,唯有透过日常不断饮用天性俱全而纯净的茶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久月深,终能领会茶里乾坤大以及草木泉石之精华、日月山川之奥妙。人饮真茶——时时身心宴然,久久自然气质变化,因而也产生与个人生命相容相摄的深厚茶德。
茶趣 茶境 茶德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从形质、性情到精神层次,大致可归纳为:茶趣、茶境、茶德这三方面来探讨。
茶趣、茶境、茶德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循序渐进的,三者的顺序,其实就是习茶者的次第,茶人由初入门继而登堂入室所必经之路,对茶人来讲更是三位一体。
茶之雅趣能引人入胜,例如:赏心悦目的茶席、隽永古雅的茶器、香甘重滑的茶汤,甚而良辰美景、知音幽会的品叙,悉为茶趣。
但就是有人——喜欢龙井,不爱碧螺春;独好春茶,不饮冬茶;使用茶器擅用银壶,不喜铁壶的情形,都是由人的主观性情以及对茶、对品茶、对泡茶的理解程度与经验习性所致。
茶人茶德之形成
茶趣、茶境、茶德三者到最后、最重要的,应该是茶人所具备的道德修为,也就是茶人之德。“茶德”往往是影响到茶文化的本质与内涵的关键所在,也影响到整个东方茶文化的兴盛与规模。
茶事能否成为茶人终生的兴趣或成就志业,关键在于是否在品茗过程中清晰愉悦地体验到美好的境界。
本文探讨茶人亲身经历的“内外茶境”的关键!
高山浮云海 龙井述江南
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位深入的品茗者,不难从一片茶叶,品尝出日月山川蒙太奇。“高山浮云海 龙井述江南”,一杯茶,含纳大自然日月、山川、草木、岚露与手泽的精华,饮茶不失为身在俗尘,却能直接回归大自然怀抱的好办法。
如果你沏的是明前龙井,茶汤的味韵和气场,将带领你进入秀丽的江南水乡,细雅灵活的西湖龙井,散发出人文书香与南宋精雅的气息;如果你品的是端午过后的大禹岭,那浑厚、细致的花果、炼乳香息,让人仿佛登上了中央山脉在观赏云海,立在巍峰上,那千万年簇成的青松巨柏向你微笑招手。
“茶境”是指在饮茶时自然产生的深刻体验;一瓯茶含纳多少肉眼所见不到的“自然与人文”的奥妙,茶席间透过茶人的传递,茶香流转与汤韵迭变俱是活的,时时刻刻、婉转变化着,霎那间散到每一位茶友的灵台与胸腹间久久不散,展现出种种茶韵的内、外茶境,有的人喜欢把此种意趣说成是“茶禅”,但此处称为“茶境”比较合理恰当。
品茶过程中身心也会产生内境,身体的——四肢百骸、周身穴窍、经络脏腑、血液肌肤、五官脑腑、松果顶门等等,受茶汤沁润洗礼之后的综合美好感受。譬如:茶人啜茶之后,产生“舌底鸣泉”——茶汤渗入舌根不断生津的现象;“两腋生风”——茶气充沛、茶韵周天循环,身体因而轻盈飘飘然;“高大磅礡”——饮用茶叶采自野生高大的茶树,气贯头顶、韵达脚底,胸腹间如排山倒海般畅快。
现代品茗记录
笔者自1992年起,开办“中国历史名茶沏赏雅集”以来,就积极做历史名茶的现代品茗记录。“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这用在大众饮茶的情形上也很贴切,通常嗜好饮茶的人,习惯喝自己家乡的茶,或者以时下流行的茶为主轴,不会主动去了解年代久远的历史名茶。近二十年来台湾资深茶人或茶艺老师,对中国各地区的名茶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收藏、买卖,影响所及——内地、香港、星马风起云涌、群起效之,纷纷礼遇聘请茶人,到上述各地授课教学。
譬如:2011年第一次收到武夷醉西施名茶,允为高级班之上课教材,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让学员认识,品饮之后个个霎时身心软绵、慵懒舒泰,在此情境下,确立了醉西施之味韵、气场与美学品味的记录,与武夷醉贵妃名茶相较差别甚大。
西施不就是贵妃吗?古人立意命名既精准且言之有物,在没得到正确的茶品之前,成百上千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武夷名欉名号,都会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在不了了之下,大概会说这些是否都是过去文人的文思梦呓?
其实古人立意和命名很精准且言之有物,贵妃茶饮后的味韵、气场和美感犹如人面见正宫娘娘,但见贵妃端庄贤淑、不茍言笑,饮过醉贵妃恰似喝了一点酒,面目开始产生微醺,这是因为茶气聚集在松果体,造成饮者惚兮恍兮的酩酊状,但娘娘仍旧正心端坐、母仪天下,与醉西施主动开放、拉近人我是非距离的陶醉完全不同。
近二十多年来,笔者在无数场合的品茗经验中,以自身的条件和有限的修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与角色对应下,其中有师长、茶人、学生、业主、朋友⋯⋯之间,有意无意地完成了许许多多现代品茗记录,每个名茶咸以八个字来简要表述:
品2012年 桂冠大禹岭春茶:芳香绸滑、心旷神怡。
品2012年 武夷名欉醉西施:情绵意泰、慵懒舒畅。
品1994年 武夷名欉正太阳:气入膏肓、通身和暖。
品1975年 陈年冻顶茶:舌底鸣泉、气通脚底。
品2008年 无量山两千岁野生普洱:高大磅礡、汗流淋漓。
品珍藏百年福元昌元宝普洱:净秽涤空、毛孔开笑。
中国茶既带有美好的花果丰味,更是调节人体的“万病之药”。
透过茶,有人文思泉涌、妙语如珠,吟诗做对、手舞足蹈,身心的畅通、生活的经验、旅行的见闻,大大有助于品茶者的内境、外境连通亨达。
我们常说:“茶中有德,能变化气质”,我们转个角度,举台湾著名的大禹岭高山茶,来透彻理解茶叶从先天到后天所具备的品德与气质。
春茶夏韵大禹岭
台湾最负盛名的高山茶产区大禹岭,位于台湾中央山脉主棱的鞍部,身处合欢山和毕禄山之间,它是中横公路的最高点,海拔2,565公尺,茶树零星栽种在海拔2300公尺—2,700公尺之间,四周环绕冷杉、二叶松、玉山箭竹等高山植物。
高山原始林生态的大禹岭茶,受地层板岩、砂岩地质结构影响,加上终年为高冷气候所笼罩,因此茶树生长十分缓慢,通常每年只有一季春茶,或者一年仅有春、冬两季茶叶。以海拔2,650公尺以上,原始林内栽种的桂冠大禹岭茶而言,每年第一次初摘的时间,往年都在新历6月端午节前后,有时气温偏低加上节气延后,迟至6月20日才采制春茶。
一般茶园定期修剪、施肥,经45天—50天即可采收,而超高海拔原始林内的大禹岭茶,却需一百天以上的孕育生长才能熟成,通常6月中旬采过春茶以后,过百日到10月的寒露,由于山上天气过冻,致使茶树直接进入冬眠,桂冠级大禹岭,维持“一年一收”生态茶品质,种植在原始森林里,与完全无人照管的野生茶相当接近。
每年冬眠长达八个月的大禹岭茶树,在3月春分,茶树感大地回春之气而萌芽;4月阳春,幼芽吐纳,山中春暖花开,芽笋笼罩在景色清明、万物洁净的灵秀山中。5月立夏嫩叶茁长,6月芒种,青叶熟成,此时天地交泰、草木华实。
夏者大也、极也,夏拥天之德,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之意。大禹岭茶,其本质属春,但个性属夏,可谓:春茶夏韵,此时,茶树吸收草木华实之浑韵而真体内充,柔嫩的鲜叶,成就花果并秀而味韵至极之功。
万像庄严具笑意
享誉全球的大禹岭,能带给品茗者,一方面享受清茶的芬芳——茶味自然丰富,而茶质又沉郁、持久,另一方面展现庞然之茶气,啜饮过后——喉韵甘醇、腹韵周天,芳香绸滑、心旷神怡。
茶气从头走到脚底,具备周身循环调理之功。大禹岭“茶趣”立意美感颇高,可谓:在含苞待放中有旷野雄风、于柔绵细雅里霸气十足!
茶汤入口如绸似缎,在逐渐化开中,感受“甘、甜、苦、辛、咸”五味俱足,于静穆中感天戴德,深觉此茶之妙⋯⋯妙在万象庄严却不失一丝笑意!#
责任编辑: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