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天气有点阴,还下了几滴雨…他们撑起伞,多了意外的道具。演员们从王家宫殿大饭店(Grand Hotel du Palais Royal)对面依序走出,就像进到剧场里头这样,…大提琴引领的音乐响起,一系列的服装展现,让人非常感动。”洪丽芬回忆起2012年尾在巴黎王家宫殿前的那场盛大的时装秀,仍然一脸的欣慰与成就感。在知名导演茱丽叶‧德尚(Juliette Deschamps)的执导下,一场以戏剧形式呈现、生活化演出的Sophie Hong服装发表会“登台”﹕只见身着“洪丝”的模特儿演员们撑着伞,蹬着木屐,或讲着电话,或吮着饮料,在法国喜剧院(comédie française)前的广场(Place Colette)穿梭、演绎着日常生活,令巴黎观众耳目一新。
出生在新竹的Sophie Hong洪丽芬不只是这样一位蜚声国际的台湾服装设计师,她在绘画、金工、雕塑等多方面都有出色的创作表现。然而,为她赢得国际声誉的,还是对于天然染色和丝绸的独到处理。她独家研发的洪氏湘云纱“HONG Silk”(洪丝),内敛而丰富的色彩加上特殊处理的质感形成了无可取代的韵味;而源自台湾传统染织文化的经典“HONG Indigo”(洪蓝)等,也都从原来的传统面貌升华到新层次,使得洪丽芬得以在世界竞争激烈服装界稳占一席之地。
有着开放心灵与旺盛求知精神的洪丽芬,为了能在服装设计领域拓展视野,并完善自身技能,1977年自实践家专服装科(今实践大学服装设计系)毕业后,便前往日本东京文化学院进修,同时也参加日韩的服饰研究会、与日本姊妹校交流等等。“他们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室,并且教授更多样的课程,如色彩学等等。”洪丽芬如是说。这些宝贵的经验,让留校任教的她发现了各国在服装设计领域的教育方式不尽相同,并得以截长补短。而泰半从事纺织业的家人,也让她有机会能接触到更多色彩、印花、材质皆不同的布料,从而得到更多灵感。
“假如没有兴趣没有这一方面的投入,你也没有办法坚持到现在。” 凭借对时装的热情与孜孜不倦的努力,洪丽芬曾获中华民国纺织拓展协会的专案奖学金,前往纽约流行设计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此两年后,她又获得台法合作提供的中法技术交流专案奖学金,前往巴黎高级时装公会(Les Écoles de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进修。而这些机缘让她能与不同文化碰撞出许多的火花,也使其创作愈发精彩。
从起步就坚持原创、带动流行而不是跟流行,洪丽芬的作品一向带有剪裁简约并大方、色彩古朴却令人惊艳的视觉特色;造型中性,既柔又刚,大气却注意细节。此外她也力求舒适耐穿,同时更在风格上也加入从生活中提取的各种元素。在她的认知中,所谓的“时尚”,是汲取各种不同层面的文化、社会乃至生活中的养分,所培养出来的。因此时尚是必须要回归到生活,不能被切割并独立的。是以,她也总是竭尽所能地在生活中探索,寻找能各种能实践其心中丰富创意、理念的方法。如她的发表秀中模特儿常穿的木屐,便是源自于她对于台湾渔市场的童年印象。而其设计中常用的立领,则是来自于日常对人体的观察,并以此突显面部和身体的关联。其服装总是偏向宽松飘逸,除方便活动之外,实际上在剪裁与皱褶中都隐藏了现代建筑的空间感在其中。
此外,在诸如染色、剪裁,甚至是其他布料处理的部分,她亦下了相当的功夫。在创作材料上,她大量使用丝绸,并以独到的染色以及特殊处理工艺,不仅使这些布料产生丰厚并具有东方风味的古朴色彩,甚至也使得丝绸质感产生视觉上的变化,出现类似皮革的效果。而前述的洪丝、洪蓝等,更是为人称道。
“洪丝”的诞生,源自1990年洪女士在香港与湘云纱的美丽邂逅。自此她开始研究,并从古籍中还原出制作工艺,加以改良。双面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硬挺的湘云纱,有了更多的色彩,以及更柔软的触感,但同时又不易发皱,达到如她所说“每个年龄层都适合、且像孩童在母亲怀中”的舒适感。而双面双色的特性,加以独到的色彩搭配,也使利用洪氏湘云纱做出的设计能有更多样的变化。正因此多变又舒适的特性,洪丝也成为了她最爱的布料。
此外,洪丽芬也常利用不同的媒材染色,如茶叶、薯榔,或是蓝染等等。她也喜欢重叠染色,藉以丰富颜色变化,改变其调性。由于坚持纯手工染色,受制程中人为控制的部分或是天候等不同变因的影响,常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如水墨,有时如版画,每块布料皆独一无二。她也变化万千,令人惊艳。
在剪裁和皱褶的部分,也相当有其个人特色。被大量使用的立领,辅以细致的滚边,有时搭配上略为交襟的设计,传递出朴实的东方讯息。而洪女士常用的斜向皱褶,除了增添服装的美感外,也增加了人体活动上的便利,尤其深受日本客户喜爱,也常与日本知名设计师三宅一生惯用的直向皱褶一同被讨论。这些特色让她吸引了各国时装界的目光,也因此获邀去各地展览。东京、米兰、巴黎、纽约、达卡等各个重要的时装重镇都有她的足迹。而其作品更曾两度为巴黎服装博物馆 (Palais Galliera – Musée de la Mode de la Ville de Paris)收为永久典藏。
如此独到的美感,除在时装界引人瞩目外,自然也吸引了其它领域的目光,并产生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界合作。如为《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等舞台剧,和为太古踏舞团《大神祭》、《飞天》和罗曼菲舞展《春衣》等的舞蹈表演,以及为2010年钱南章的歌剧《画魂》设计舞台服装等。而于2012年上映的法国电影《巴黎御膳房》(Haute Cuisine)中女主角凯特琳˙弗罗(CathérineFrot)及知名料理家Daniéle Delpeuch皆以Sophie HONG 品牌作为其个人穿着风格。除此之外,她也曾与台湾台原偶戏团合作,设计偶戏服。而今年(2014)在巴黎举办的外国文化周,洪丽芬也受到驻法国台湾文化中心邀请,和导演王世玮一同合作,进行了一场时装与饮食文化结合的盛宴。而另一方面,在许多钟爱其设计的顾客中也不乏知名的人士,像是知名美食主持人陈鸿、法国知名演员伊莎贝˙雨蓓(Isabelle Huppert)以及前法国文化部长贾克˙朗(Jack Lang)夫妇等人都是其服装的爱好者。
在受到各界邀请之外,洪丽芬也主动地创造不同行业、文化间交流的机会,诸如服装秀中的剧场演出还有作品集的出版等等。例如在其作品集《Sophie HONG Volume 1》中,除了请到法籍摄影师白西蒙(Virgile Simon Bertrand)外,也邀请了艺文界许多名人亲自诠释她的服装,例如雕塑家杨柏林、表演艺术家林秀伟、吴兴国、魏海敏,以及法籍画家毕安生(Jacques Picoux)等人。如此不仅跳脱了时尚界多用模特儿纤长身型来展示的审美习惯,展现出其设计贴近大众生活的一面,也让人见到台湾艺术文化的多元与生命力。而在印刷的部分,采用延续传统的线装书,除了利用折页装订的特色展示洪丝的双面色彩,也借此向世界介绍台湾的印刷业;而于2012年出版的《Sophie HONG à Paris》,亦同样是集结台法两国摄影团队与艺术家合力完成的。“这是很好的一种整体性的综合艺术。”洪女士是如此认为的。
而在推广文化方面,她也经常邀请法国厨师、艺术家或文学家,在台北信鸽法国书店举行交流讲座或者短期课程,并且负责台北国际书展的法文书区。而她在巴黎王家宫殿蒙庞榭艺廊3号(3 Galerie de Montpensier)的专卖店,更是法国看见台湾的重要视窗。
“我自己认为,不管是生活在巴黎或在台湾,都有责任传播文化…” 洪丽芬一向认为,身为吸收社会文化中各种养分成长的设计师,对于使这个社会成长茁壮是有责任的。服装设计和其他的艺术相同,皆需要吸收社会以及文化的养分来成长;而若成长茁壮的艺术家们,能再为其扎根之处浇灌丰厚、多元的刺激与能量,长此以往地循环,才能真正让一个国家的文化枝繁叶茂,并让世界看见。洪丽芬对于台法文化交流有不少贡献。而也因为这些努力,加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卓越成就,使她在2012年获颁法国国家功勋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 pour la mode, la culture et le livre)的殊荣。去年十二月,她的“HONG Silk 洪丝”系列服装创作于又获得全球华人市场最顶尖的设计奖项“金点设计奖”。
数十年来,洪丽芬从台湾出发,一步一步在世界各地绽放光芒,但她始终追求的却只有一点:“无论如何漂亮的衣服,我觉得都应该回归到生活的质感。”她说。而作品中隐隐可见却不刻意强调的东方韵味,以及一直都十分受到重视的机能性与舒适度,都确切体现了她“一切源自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态度。
洪丽芬的计划还在扩大中……她在Palais Royal的小据点,附近除了罗浮宫、文化部、法兰西学院、戏剧院还有歌剧院,可说是巴黎的艺术文化重心。结合了环境、资源,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巴黎看到台湾,看到Sophie Hong。“我在这里以主人自居,而不是外人在这里开店做生意。”她希望将来在此继续开发品牌,甚至做些souvenir…… 这位个头娇小的台湾女子,还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她远大的志愿和才华,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谢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