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9月05日讯】汽车存在暴利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高端品牌。但这暴利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瓜分的?却歧义极大,甚至讳莫如深。如今,周氏家族介入奥迪经销、一汽大众两名高管被调查的事实披露,似乎掀开了冰山一角。
不得不说,汽车垄断,是权力和市场勾兑的结果;由此产生的暴利,当然也是由权力和资本瓜分。中国汽车,绝对是计划经济引入市场成分、权力控制市场要素、进而形成权贵资本主义的典型范本。
早在周永康案还处于“你懂的”状态时,就有媒体勾画出了周氏商业帝国的框架。除了石油、矿产等利润丰厚领域,周氏家族还介入了奥迪经销,拿到了奥迪在江阴的经销权。据说,最火时一年利润约2000万元。仅此一点,我们也就知道汽车高端品牌经销远不是搞个4S店那么简单,权贵资本早已深入其中—权贵资本的基本特点就是它对于权力运行最为清晰,对于由此产生的暴利更是具有蚊子对血的敏感和执著,它不叮暴利不合逻辑,它叮的地方也一定证明其中正是由权力产生暴利的地方!据说拿到一个地区的奥迪经销权至少需要贿赂上千万元,一汽大众高管被查或许与此有关。
但我当然不会愚蠢到相信,这一千万元就完全进了掌握奥迪销售决定权的企业高管腰包–他们只是这个垄断利益链条的中间一环。因为,能否成为品牌经销商,还需要政府部门审批呢—呵呵,准确说法叫“备案”—参见《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符合条件的,准予备案”。什么叫“符合条件的”?你懂的。想在汽车圈里赚钱的,当然更会懂的。
何况,在这一链条的顶端,还端坐着这一链条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你相信一个垄断利益链条的设计者和维护者完全是出于公心么?呵呵,你也懂的。
从中我们知道,在汽车的暴利链条上,主导的不是资本,而是权力!权力居于这一链条的顶端,并且贯穿始终。如今在汽车反垄断中遭遇千夫所指的品牌商,固然也是获利者,但更多的还是替罪羊,甚至可以说也是被权力绑架了。毕竟,品牌商生产商,都有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技术、产品、品牌获取相应的利润,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道义,对于消费者和社会都有正面贡献;而权力呢,却是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并且,它在这个链条里没有任何正面贡献,只有负面作用,不但依凭权力获得了非法利益,而且破坏了市场,限制了竞争,阻碍了进步,损害了消费者,也毁坏了道德法纪,有百害而无一利。
确实,世界主要品牌商,在中国的利润率都比在其他地区要高约一倍,如宝马在中国销量占其总销量的近20%,但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利润。可他们的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比国际平均水准高几倍的价格,参与分成的可不只是品牌商、经销商。投资、贸易每一环节的权力之手,都要拿走一部分差价。所以,都说进口一辆陆虎可以赚144万元,但那只是表面成本、利润计算,144万绝不会全进品牌商、经销商腰包,权力分走了多少,天知、地知、当事者自己知。
对我国汽车发展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投资、贸易的市场准入审批贯穿始终,从未动摇过。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没有动摇这些权力,只是允许外商搞汽车合资了;邓小平南巡也没有动摇这些权力,只是开放更扩大了点,主要汽车生产商都来投资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没有动摇这些权力,因为把汽车当成了支柱产业,还必须由政府控制;加入WTO也没有动摇这些权力,只是汽车进口税率低了,名义数量控制取消了,可以搞合资贸易公司了,可以搞合资汽车金融了,个别民营资本也可以获批搞汽车生产了……其中权力的势力范围、运行方式或有微调,但核心地位、主导地位从未改变过。所以,说中国汽车垄断的主角是跨国公司,实在是高抬了跨国公司!
10多年前,就有管道消息,某民营企业花了两千多万想批个汽车项目,未果。这钱花哪儿了?可以想,不能说。有媒体也公开披露,那时一辆进口车的指标是10万元。汽车走私,更是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都是中国经济领域、社会领域里的显着现象,铁腕朱镕基也无能制止。吊诡的是,权力制造了封闭,制造了短缺,制造了内外悬殊差价和超额利润,因而同时也就制造了走私(权力既是走私制造者又是走私主导者,国人皆知,没有权力参与的走私是不可想像的),却又用权力去打击走私,这就是典型的朱镕基悲剧。汽车反垄断依然如此。更可悲的是,这不仅是中国汽车的悲剧,更是国家、国人的悲剧。
权力肆虐的领域,必然产生封闭、垄断和腐败。石油领域如此,电力领域如此,汽车领域也如此。刘铁男、魏鹏远们已经揭开了能源权力腐败的盖子,汽车领域也从颇具象征意味的一汽开始了。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