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源自“太师饼”月饼的由来与传说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9月04日讯】中秋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在购买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中秋吃月饼,是华族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边品月饼边赏月,尽享天伦之乐。那么月饼源于什么食物,为何中秋要吃月饼呢?
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中秋与月饼的美丽传说。
月饼的由来
为了抢攻中秋糕点消费市场,苗栗县糕饼同业公会邀请县内15家知名糕饼店,9月5日在三义乡胜兴火车站广场举办糕饼伴手礼推广活动;制作一个重达600台斤的大月饼分享游客,并捐赠1千份爱心月饼给苗栗县华山基金会、戊山园安养中心及华严启能中心等弱势团体,让他们提前感受温暖的节庆气氛。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可谓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高兴地将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此外,在云南某地,还流传着另一个的故事。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月圆秋夜,一位喜欢云游四海的诗人来到了一个僻静的村庄,乡亲们热情好客,纷纷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款待他。席上,人们一边喝茶, 一边品尝着各式各样的糕点,习习凉风扑面,带来阵阵的菊花香。
诗人拿起桌上的一块水果酥,品尝之下觉得清新爽口,随手端起茶杯欲饮,见杯中的圆月倒影晃动,不禁黯然感伤,想起了自己在远方的亲人,感触颇深。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以月为名,借月寄情,就给这盘可口的水果酥取了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月饼,意味着团圆、幸福!
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位诗人,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爽口的月饼,品茗赏月,借月抒情,享受着全家人团圆的幸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另一传说称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带领人民反抗元朝的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来赞誉月饼。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吃月饼
相传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明代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的月饼到处都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所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词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柚子、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责任编辑:尤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