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背位于三湾乡三湾村的东方,旧名“金东和”。三湾的拓垦,始于清朝咸丰年间(1850年代), 嘉应州人金东和、萧连芳、廖鼎兴等入垦三湾。不晓得金东和的地名是否与此有关?
金东和一带的丘陵地,早期以种茶为大宗。清朝光绪年间,山区即有东和制茶工厂,生产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运往新竹、 台北等地批发贩售。后来东和茶厂迁往三湾街上,经营至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茶行。
至于山塘背地名的由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依导览资料所述,早期当地谢家在山的背面山谷开凿了一座约0.4公顷的大池塘, 汇集雨水,池水终年不竭,并藉由附近两条山沟做为引水道,以提供山脚下附近农作的灌溉之用, 当地居民因此将地名改称“山塘背”,以表达感念之意(注1)。
山塘背步道是环绕山塘背大池塘山区的健行步道,共分为一至四号步道,其中一、四号步道是山区既有的产业道路, 步道以三、四号为主,构成一条环状的健行路线。 山塘背步道有南北两个入口,北入口在大上农庄餐厅,通往一号步道;南入口由三湾乡公所进入,通往二号步道。我选择从北入口进入。
大上农庄餐厅约位于台3线里程约96K附近,餐厅对面的斜坡巷道入口有山塘背登山步道的指标。
进入这条斜坡巷道,走至巷底的T形路口,取右行,沿着乡间弯曲的小路前行约四、五百公尺, 经过宝树堂民宅后,续行不远即看见路旁竖立着“一号步道”的标志。
由此上山的产业道路即是山塘背一号步道,虽然只是一条山区产业道路, 但沿途几乎都处于林荫之下,没遇见车辆往来,走来相当舒适自在。
上行约十二、三分钟,遇岔路,右往三号步道,左往大埤塘。先取左行,产业道路转为下坡路,续行约十余分钟, 抵达大埤塘。埤塘旁设有小型的停车场,供游客停车。然而一号步道是狭窄的产业道路,不易会车,应以步行上山较为理想。
停车场旁的湖畔设有观景平台,供游客眺望湖景。埤塘旁有一农家,以埤塘为养殖池。埤塘水面上方架有细网, 以防范鸟儿偷吃养殖池的鱼儿。 沿着大埤塘湖岸步道走至尽头,有一座小土地公庙,庙旁即是四号步道的登山口, 石阶步道沿着山棱爬向山塘背步道最高点的观景台,然后再下行衔接三号步道。
四号步道起伏较大,有一大段上坡路,因此大埤塘旁另设有一条亲子健行步道,通往三号步道, 小朋友或年长者,可以选择走这条路线,以避开四号步道的起伏路段。
四号步道全线铺设石板步道,沿途夹道的桂竹林,优美令人陶然。
一路上坡,走来有点累喘,很有登山的感觉。 山塘背步道最菁华的路段就在四号步道,不宜错过。
上行约二十几分钟,抵达山塘背山的山顶,有一座观景平台。展望平平而已, 在此稍作休息。从观景台续行,石阶步道转为陡下,然后渐渐平缓,过一座小水泥桥后, 与大埤塘一路沿着溪沟而来的亲子步道在此交会。桥下的溪岸是附近农家妇女洗杉的地方。
续行不远,抵达山塘背伯公庙,附近有几户民宅。过民宅之后,即接产业道路,是山塘背的二号步道, 通往山脚下的三湾乡公所,长约1.6公里。沿着二号步道前行不远,即遇右岔路,为三号步道,石阶路爬坡,经过相思树林, 抵达高处的观景台。这座高架的观景台是山塘背步道视野展望最佳之处,远眺远近山峦景色,前方明显的山头, 是南庄、峨眉交界的狮头山。
由观景台续行,已是产业道路,约几分钟路,即抵达一号步道与三号步道的岔路口, 完成山塘背的大池塘环状的健行路线。续循着一号步道原路,往宝树堂的方向下山。
旅游日期:2012.06.30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