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文字组成的,但如何让读者在阅读文字时产生图画的印象?所谓“如诗如画”,唯有产生图画般的印象,才能有如诗般的抒情情怀和临场美感。所以,我们应该将看到的事物,想像成一张相片,并详细的描绘出来,让读者在脑海里透过想像好似“看到”当时的景象,甚至仿佛“回到”当初身历其境。
但单幅的“图像”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成“影象”,是动态的,串联的。
描绘事物或情景的重点要摆在“人”的人物刻划和“景物”的写景,另外就是因而组成的一个事件(故事)。人物是作文的主角,是故事的主轴;景物是背景,可以衬托故事更生动。
人:首先,在“人”方面,有哪些主要的人物?请注意,短篇作文里人物不宜太多,以免焦点分散。他们有什么相貌、穿着、外表特征?有什么表情?在做什么动作?你有什么感受?
譬如说,卖面的婆婆大约60出头,长得福福态态,一头标准的阿婆米粉头(相貌)。她总是穿着一件黑色长裤、素面衬衫,围着一条油腻腻的围裙(穿着),像陀螺一样的周旋在面摊和客人之间(特征)。她生性开朗总是笑脸迎人,但煮面、切菜时的表情,却又十分专注,好像在帮自己的亲人下厨一样(表情)。但每当见到她吃力的蹲下来,洗碗或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时(动作),就好像见到自己辛苦的奶奶,这时我好想跟她说:“奶奶,休息一下吧!”(感受)
透过人物刻划,脑海里卖面的婆婆是不是变成一个影像跑出来了?并且也看到她工作的情景?同时也因而对她产生感情?
景:再者,是“景物”的描述,好像一幅画不能只有人,没有背景,所以我们作文时也要将周边的主要景物描写出来,但不要描写过度细碎的景物,以免变得冗长繁琐。有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将它们视为人来看待,这样感情才能提升出来。
譬如:卖面婆婆的摊位就在巷子口的大榕树底下,设备很简单,一个煮面的摊子,上面有一个小玻璃柜放着一些卤味,旁边摆着几张老旧的桌椅,坐的时候还会发出吱吱的声响。每当她翻开锅盖的时候,热腾腾的蒸气就争先恐后,一窝蜂的跑出来。尤其冬天时,冷风飕飕的刮着,老榕树的枝叶随风摆荡,这时老婆婆的摊位虽然“家徒四壁”,却充满温暖的感觉。
景物刻划并非只是呆板的记下看到的景物,更要用感情去重新诠释它们,譬如这里将桌椅、蒸气、榕树用拟人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不是让人更有亲切感呢?
主题叙述(故事):经过五观摹描,最后是“事件”(故事),如果单纯只有人和景物,这只是一张静态的照片,但如果有一个事件,或一段故事,这个照片便会活过来,或变成一场电影,变成动态的。事件并不一定要长篇大论,有时一个小小的回忆或情怀就能勾起别人无限的感怀了。
譬如:卖面的婆婆在两年前突然收了摊位不再营业,听妈妈说,她实在太老体力无法负荷,而且眼睛里的一颗青光石已经长得很大了,所以搬去台北跟儿子一起住。但是她常常跟人提起,她儿子事业也不是很顺利,所以每次经过巷子口,我都不禁会想起,她现在过得还好吗?这时,她煮面时的身影,也总会在眼前又浮现出来,而老榕树的枝叶,还是同以往一样,在风中沙沙的说着一些云淡风轻的往事。
你是否有一些值得怀念的老相片?脑海里经常浮现一些影像?或者有什么深刻的记忆?那么,请用人物刻划、写景、故事的方式,用文字把它们“连画”下来吧,题目自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