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从敌人的眼光看待战争

罗曼.柯兹纳里奇Roman Krznaric/译者:黄煜文 / 林力敏

人气 52

戏剧与电影:从敌人的眼光看待战争

在古希腊时代,戏剧确实是大受欢迎的艺术形式:酒神庆典期间,囚犯甚至得以暂时出狱观赏戏剧竞赛。现代人多半偏爱电影而非戏剧。然而,我们多常在电影院陷入出神,跨出自我呢?这取决于个人喜好。你可以轻松观赏动作片、奇幻冒险片或喜剧片,这类电影很少迫使观众设身处地看事情。然而,很多电影经过导演悉心拍摄,足以让观众深有同感,与希腊悲剧的感染力不相上下。

其中一类电影格外有感染力,其起源可追溯至《波斯人》这类戏剧,那就是以敌军士兵为叙述视角的战争片。克林.伊斯威特针对二战期间的硫磺岛战役执导过两部电影,分别在二○○六年上映,这两部片可谓佳例。《硫磺岛的英雄们》采取标准手法描绘战争的悲痛,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角度看待硫磺岛战役。《来自硫磺岛的信》则罕见地从日本兵的角度呈现这段血腥交锋,甚至全片采用日语发音。这部电影呈现“敌军”的立场,尤其着重描绘他们败战后的痛苦屈辱,藉以质疑过度简化的国家主义、爱国主义与凯旋主义,打破“我们”与“他们”的界线。克林.伊斯威特谈起本片时说:“这部片最终要传达的是,每位母亲在失去爱子之际,无论她们是日本人、美国人或任何国籍,都会展现出动人的哀痛。”伊斯克勒斯绝对会对他的说法深表同意。

就这类战争片而言,如果你想有一段极为难忘的酒神式出神体验,一九三○年上映的《西线无战事》是绝佳选择。这部电影改编自雷马克的原著小说,描述德国步兵保罗.博默尔的故事,他是年轻学生,满怀爱国情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身军旅对抗法国。惊人的是,这样一部从德国士兵角度出发的好莱坞反战电影,竟然能在战争结束才十年出头之际问世。更非凡的成就在于,本片也许是电影史上最能激起同理心的杰作。特克尔认为本片“让我们清楚看见战争的可笑。”

电影当中,保罗一度置身于枪林弹雨,跳进壕沟寻求掩蔽。没多久后,一位法国士兵跳进同一条壕沟,保罗不假思索地抽出匕首朝他的胸口刺上一刀。他伤势很重,但仍在呼吸。保罗洗掉双手的斑斑血迹,眼睁睁看着他在面前受尽折磨,缓缓迎向死亡。外头依然炮火猛烈,保罗不得不在壕沟过夜,无法回避面前的他。起初保罗很讨厌他临死前的喘气,但时间渐渐流逝,他渐渐同情起他。“我想帮你。”保罗说,并给他一点水喝。可惜为时已晚,他已魂归西天。保罗忍不住讲了一段痛彻心扉的独白:

我并不想杀你。我是想救活你。若你重新跳进这条壕沟,我不会拿刀刺你。你也清楚,当你跳进来的时候,你是我的敌人,我很怕你。然而,你不过是个跟我一样的人啊。可是我却把你杀了。拜托,原谅我吧。快跟我说啊,说你原谅我了!……噢,天啊,你死了!不过你比我好,你脱离了苦海,现在他们再也无法伤害你了……噢,天啊!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我们?你跟我,我们只不过想活下去而已。为什么他们要送我们上战场彼此厮杀呢?若没有步枪和这身军服,你跟我还可以称兄道弟啊。

这是把“别人”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的绝佳例子:保罗学会把敌人当作一个人来看待,明白对方也只是将领政客手中的棋子。接下来,保罗展现出更深沉的同理心。他把手伸进那个士兵的外套口袋,拿出他的识别文件。他名叫杰拉德.杜瓦尔,旁边还有一张他妻女的照片。现在保罗明白他不只杀了一个战友,还杀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他有家人,有感情,有家庭等待他回去,跟保罗并无二致。“我会写信给你太太。”保罗对死去的他说。“我会写信给她。我保证会照顾她的一切要求。我会帮助她,也会帮助你的父母。请原谅我吧。原谅我吧。原谅我吧……”他伏在杜瓦尔冰冷尸身的脚旁,痛哭失声。

《西线无战事》赢得一九三○年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奖,席卷全球各地,吸引数百万观影人次,传达同理之心与反战意念,影响力无远弗届。“我看完《西线无战事》之后变成了和平主义者。”电影史专家安德鲁.凯利说。成千上万个观众也跟他心有戚戚焉。饰演保罗的卢.艾尔斯甚至从此拒绝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不愿入伍上阵。艾尔斯回想《西线无战事》掀起的巨大回响,他认为本片:“让观众知道德国人跟你我抱持相同的价值观……只是面对比自身大得多的力量,只好身不由己……《西线无战事》成为世界大同的先声……世人其实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摘自 《同理心优势 》 先觉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补满自己  人生不再延毕
惊死人!这事可不要叫我出面!
成功驾驭自己的“小声音”(3)
旅行的结束 旅行的开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