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鼓足勇气信任自己的直觉和想法,否则你会轻易屈服让步,让可能值得记忆的事物从指缝间流失。”──电影导演 法兰西斯.柯波拉
严守十八分钟准则
“我备感挑战,也很兴奋,兴奋的是自己有机会可以回馈了,而挑战之处在于,我做过最短的研习会,通常是五十个小时。”──东尼.罗宾,二○○六年TED演说
滑铁卢大学经济学教授赖瑞.史密斯上一堂课是三个小时,然而二○一一年十一月,他在TED×大会的演说仅十五分钟。他没想到这段短短的谈话,竟有将近一百五十万次的点阅率。史密斯告诉我:“要把演说内容浓缩成十八分钟,对我而言真的是一大挑战。学生邀请我做这么短的演说,八成是认为这会要了我的命!”
我问史密斯:“您认为将演说时间限制在十八分钟内,为什么效果会特别好?”
“思考不是件轻松事,十八分钟足够让你做出有力的论据,并吸引大家的注意。”
思考确实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传递观念的过程必须严守十八分钟的限制。任何一场TED演说绝对不能超过十八分钟,这是所有TED讲者都得遵循的基本规则,就算你是赖瑞.史密斯、比尔.盖兹或东尼.罗宾都不能例外,每个人一律只有十八分钟。
●秘诀七:严守十八分钟准则
十八分钟是演说的理想长度,如果你非得超过这个限制,那么至少每十分钟要给观众一些喘息的时间,说故事、放影片、现场示范等等。
为什么有效:研究人员发现“认知的积压”,即大脑累积过多未消化的资讯,会妨碍想法的传递。TED大会策展人安德森对这一点解释得最为精辟:“十八分钟已经足够让听众进入状况,却又不至于开始分神。这个长度在网路上也有相当好的传播效果,它差不多是喝杯咖啡,稍事休息的时间。你看了一场很棒的演说,然后把影片连接转贴给两、三个人,这支影片很容易立刻在网路上爆红。这很像推特对用户的字数限制,习于一口气讲四十五分钟的人,被迫将时间缩短至十八分钟,让他们不得不仔细想想如何去芜存菁,要告诉听众的关键讯息究竟是什么?这项限制有阐明主题的效果,也带来规范。”
●聆听是很累人的
过去三十年来,德州基督教大学的保罗.金恩博士是传播学领域深具影响力的学者。我跟金恩谈过他对“聆听引发的情境焦虑”的研究。多数人以为只有上台演说的人才会感到焦虑的,但金恩博士发现,其实听众也会产生焦虑感。
“我们观察参与这项研究的大学生,请他们听一些提供资讯的演说,并且告知他们结束之后必须接受随堂测验。随着演说时间过去,他们的焦虑程度越来越高,直到他们做完测验才松了口气,焦虑程度明显下降。”根据金恩的说法,这种资讯的累积,导致“认知的积压”,就像负重不断增加,心智的装载量越来越沉重,“当你必须记住的东西不断累积,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很快的你会干脆放弃。”
金恩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在学士后课程的学习方法上。如果可以选择,大部分的研究生宁愿上一堂长达三小时的课,也懒得跑三堂五十分钟的课。但是金恩每周上一次课时,学生们几乎把上周学到的东西忘个精光。于是他发现比较好的做法是,把一周的授课内容拆成三次,譬如分为周一、周三和周五。尽管学生们抗议,他还是强迫大家改成每周上三堂课。结果他的学生不但成绩提升,对复杂的教学内容记忆也比较深刻。
如果你的演说太长,听众便会开始分神。你什么时候看过大学生听完三小时的讲课后,感动到冲回宿舍,迫不及待要做更深入的研究?这种事根本不会发生。他们反而会走到离学校最近的披萨店或啤酒屋,互相安慰总算撑过了这堂课,然后就改变话题。十八分钟的演说可以发人深省,三小时的演说只会让大脑放空。
●局限激发创意
局限对于创意演说有莫大的重要性。常有人问我:“我的演说时间应该设定在几分钟?”我相信类似TED的十八至二十分钟是最适宜的长度,既不会太短,也称不上太长,刚刚好够让你说服听众。如果时间更短,有些听众(特别是投资人、客户和顾客)可能会觉得他们得到的资讯不够;但如果时间更长,他们很可能到最后已经心不在焉。
我经常把美国前总统约翰.甘迺迪的就职演说当成演说长度的范例。既然甘迺迪可以在十五分钟的就职演说激励全国民众,你也应该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推销你的产品或想法。甘迺迪指示他的文胆泰德.索伦森务必把讲稿写得精简扼要,他说:“我不想让民众觉得我啰唆。”结果就是,索伦森写出截至当年篇幅最短的就职演说,只有一千三百五十五个字。甘迺迪明白,要激发观众的想像唯有靠措词有力、精心打造的句子,以及长度合理的扼要演说(总统就职演说的平均篇幅是二千三百个字)。
有些人或许会质疑:“我想说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在二十分钟内全部讲完。”但你还是得尽量尝试,只要你多加练习,你的演说一定能变得更有影响力,同时也更具创意。
马修.梅伊在他的著作《减法的法规》中解释了精简背后的科学,他指出:“有智慧的局限可以激发创意。”他强力主张,为你的演说设定界线或限制,反而能让你集中焦点,建构出一个有利于创意产生的叙事架构,“近年来的研究推翻了普遍迷思,证实想像力的主要活动,也就是创造力,需要的不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它反而得靠限制和阻碍才得以产生。”
梅伊相信,减法不只能为演说或公开谈话带来正面影响,我们生活中几乎每个层面也都适用。留白往往胜过填满,梅伊这么说:“当你适切的移除需要排开的事物,好事通常就会发生。”
“创意常常被误解。人们往往以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待创意,认为毫无拘束、恣意发挥才能带来美丽的成果。然而,如果你看得更深入,你会发现一些最启发人心的艺术形式,例如俳句、奏鸣曲、宗教画,它们其实都备受局限。”──雅虎执行长 玛丽莎.梅尔
TED演说的总点阅率已超过十亿人次,证明了“受限”的演说,比内容无趣、复杂费解的冗长演说更启迪人心、更富于创意,也更能触动观众。
●十八分钟的世界史
讲者如果能对复杂的主题做简单的解释,听众便会相信讲者对这个主题相当专精。爱因斯坦曾说过:“假如你无法将一件事简单解释清楚,你就是对它不够了解。”爱因斯坦假如听过历史学家大卫.克利斯蒂安二○一一年三月的TED演说,他应该会赞许有加。克利斯蒂安当时只用了十八分钟(精确来说,是十七分四十秒)就为TED听众描述完整个宇宙史。
克利斯蒂安告诉我,他教授的世界史课程也包含整个宇宙史,从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大爆炸迄今,这门“大历史”课程由教学公司录制成一系列共四十八小时的影片。克利斯蒂安对演说主题的熟稔,有助于他将这么大的题目浓缩成刚刚好足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并鼓励他们为脆弱的地球付出更多关怀。克利斯蒂安告诉我:“我教大历史超过二十年了,已经完全掌握这个主题,这表示我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来切入。”。
经济学家、《小即是美》的作者修马克曾说:“任何有智能的傻瓜都可以把东西搞得更大、更复杂;你得要有点天才和许多的勇气,才能够往反方向前进。”
勇气是这句话的关键字,你得要有勇气才能将事物简单化,在投影片上只放一张照片,而不是塞满大部分观众都看不清楚的小字。你也得要有勇气才能减少演说使用的投影片数量,将演说时间控制在十八分钟内,而不是漫无重点的说下去。达文西说过:“简约,是极致的细腻。”所以请保持细腻,让你的演说内容精简扼要。
●三数法则
简约的重要性,背后有其值得一探的科学,但如果你不实际运用这个原则,让你的话术或演说更能发挥影响力,那么再多的道理终归是无用。你如何将拥有的知识浓缩成十八分钟的演说?三数法则或许能帮得上忙。
所谓的三数法则,指的是一般人能够清楚记住三项资讯,再往上加就会忘得很快了。写作或与人交流时,请记住这个非常管用的观念。和各种产业的人沟通时,三数法则让我无往不利,几乎没有一次例外。一些最受欢迎的TED演说也是如此。
尼尔.帕斯瑞查的部落格涵盖面广泛,主旨是“一千件绝妙美事”,像是圣诞节下雪、生日刚好在周末、有人以你的名字为孩子命名等等。这个简单的部落格让帕斯瑞查获得出版商邀约写书,带来二万五千名推特粉丝。一场在多伦多的TED演说吸引了超过百万点阅人次,但帕斯瑞查并没有打算在那场演说罗列一千件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小事,相反的,他仅告诉大家三个让生命变得值得回味的秘诀,而且三个都是A开头的字,他将这场演说命名为“绝妙三A”。
●绝妙三A
帕斯瑞查完全敞开自我,告诉听众二○○八年他是怎么过的。那一年他很不好受,妻子在某一天要他坐下来,然后告诉他:我已经不爱你了。他从来没听过如此令人伤心的话,但一个月后他又接到坏消息,“我的朋友克里斯和精神疾病奋战一段日子……他自杀身亡了。”
乌云笼罩着帕斯瑞查,但他登入电脑,创立一个小小的网站,强迫自己想出生活中正面的事。这项练习让他稍微恢复心情,不过此刻他并没有多想,因为每天都有五万个新的部落格问世。帕斯瑞查的部落格很快就在网路上爆红,直到某天他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说:“您刚刚获颁全世界最佳部落格奖。”帕斯瑞查告诉TED听众:“当时我觉得听起来好假。”听众们都笑了。然而这是千真万确,他得到了威比奖的最佳部落格。当他回到多伦多,已经有十个出版经纪人急着要见他,最后他写成了《惊叹之书》,在畅销排行榜上蝉联二十周之久。
帕斯瑞查在“绝妙三A”演说中与听众分享的三个秘诀是,态度(Attitude)、觉察(Awareness)与真实自我(Authenticity)。他各别做了精简的描述,关于态度,帕斯瑞查说,我们都会在路上遇到颠簸,但如何面对这些逆境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你可以陷在里面打转,沮丧到地老天荒;或者你可以选择第二种,悲伤一阵子后,用清澄的目光直视未来。好的态度,就是选择第二种,而且无论处境有多么艰难,承受多大的痛苦,都选择持续往前,像婴儿蹒跚学步一样走向未来。”
关于觉察,帕斯瑞查鼓励听众拥抱内在的三岁婴孩,“这个三岁小男孩仍然是你的一部分,这个三岁小女孩仍然是你的一部分,他们就在那里。所谓觉察,就是要记住你眼中的一切,都曾经是全新的初次体验。”
至于真实自我,他说:“你应该做真实的自己,不须为此感到不安。当你表现出真我,你就会追随自己的初衷,让自己处于真心所爱,而且感到愉悦的地方、处境或对话当中。你会遇到谈得来的对象,去你梦想的地方,最终你将追随自己的心意,感受生命的充实。”
●遵循三数法则的TED演说者
还记得第六章介绍的 YouTube 趋势经理凯文.艾罗卡吧?他的工作就是整天看网路影片,其实他真正要研究的是,受欢迎的影片有哪些病毒式的感染力。他说 YouTube 频道每分钟上传的影片,总长度高达四十八小时,但其中只有极小的一部分会爆红,在短时间内创造百万点阅人次。
“所以,造成爆红的原因是什么?三大理由:领导流行的人、集体参与、出人意表。”艾罗卡在开场白如此说道。他在十分钟的演说中为行销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讯,而且藉由将演说分成三个部分,让他的论述容易被记住。
现在甚至还有“三分钟TED演说”,在此提供精辟见解的包括新闻网站“哈芬登邮报”创办人亚利安娜.哈芬登、《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大卫.柏格,以及头一个做三分钟TED演说,教大家如何正确绑鞋带的文教基金会前执行长泰瑞.摩尔,这场“绑鞋带示范”创造了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次的点阅率。大家都想学些新东西,而且他们不希望等太久!
●三则故事结构
除了三数法则,许多高明的TED讲者和其他可相媲美的演说者,会运用三则故事来设定内容大纲。以下先举一个例子,然后我会详尽解析如何自行设计类似的架构。
生态创业的三则故事
马约拉.卡特说她喜欢创造一个所有梦想都能茁壮成长的环境,卡特以环保基础建设专家的身份享誉全国,她知道如何透过环保基础建设来重振南部朗克斯、南芝加哥或纽奥良第九区等内城区。卡特的二○○六年演说名为“绿化贫民窟”,是最早上传至网路的TED影片之一。四年后,卡特受邀为TED×Midwest 演说,再次谈论生态创业这个主题,既然她只有十八分钟的时间,她决定讲三个小故事,三个互不相识,但有许多共同点的人。
卡特的第一个故事主角是布兰达.帕玛斯法柏,她创立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蜂蜜为主要成分的护肤产品。她聘用许多看似不宜受雇的男男女女,当中不少人有过犯罪纪录,他们负责照顾蜜蜂,采收蜂蜜,产品则在有机食品超市贩售。最棒的是,她雇用的员工当中,再次犯罪服刑的人比率不到四%。
卡特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住在洛杉矶的安迪.利普基斯,他说服当局将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市区学校周边的沥青铺路,改换成种植草地及绿树。利普基斯连结树木、人、与科技,创造出更适合居住的城市。
卡特最后一个故事的主角是煤矿工的女儿茱蒂.庞德斯,她为自己在西维吉尼亚的故乡引进了风力发电。卡特说明庞德斯的计划后,稍微停了几秒,然后宣布一个坏消息:“几个月前,茱蒂被诊断出第三期肺癌,癌细胞已转移至骨头与脑部。我觉得这太荒谬了,她一直在努力保护其他人不受肺癌侵袭,自己却罹患这种病。不过,‘煤河山风力发电计划’将传承她的梦想,或许她等不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天,然而她留下的将不是一纸宣言,而是切实可行的营运计划。”
卡特将三则故事串连成一个中心主题:“他们都懂得如何有效的将资金引入地方经济,满足既有的市场需求,同时减少现存的社会问题,并防止未来发生新问题。”
三则故事,三个榜样,卡特以三堂课强化了她的演说主题。
摘自 《跟TED学表达,让世界记住你》先觉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