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被排在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最后,但由于中国人“饭后一碗茶”的习惯由来已久,而使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华夏民族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因此茶也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就来谈谈“茶”。
一、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在中国历来流传着关于神农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相传华夏祖先神农氏,有一个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无论吃下什么东西,他都能透过自己的水晶肚看得清清楚楚。
那时,人们正处于生活的原始状态,无论鱼肉瓜果都是活吞生吃,闹病是可想而知。传说中,神农为帮助人类,就利用自己的水晶肚尝遍百草,看看各种食物吃了之后,会在自己的肚子里发生什么变化。
他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有一天,当神农看到一种绿叶白花的树时,就吃了这种树的叶子。说也奇怪,当他吃下叶子之后,发现自己的肠胃起了奇妙的变化。这些叶子不仅在自己的肠胃里上下流动,把已经吃过的食物洗涤得干干净净,而且吃后口中生香,感觉甘甜鲜美。
这种叶子解毒作用的发现,使得神农欣喜异常。神农氏认为茶的发现是天神感念他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所以赐他玉叶以济众生,于是神农在感激上苍的同时,也更加辛勤去采集草药。
以后,每当他尝草遇毒时,就用这种绿叶解毒。因为这种绿叶就像医生一样在神农的肚子里检查洗涤,神农就称这种绿叶为“查”,后来人们将“查”字改写为“茶”字。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
由于“茶”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百草之外的一种养生妙药。如此“茶”渐渐被人们所熟知,除了用作药以外,人们还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经过不同朝代的改良,才有我们今天所尝的茶滋味。所以说,茶是中国人祖先神农发现的良药,是神农氏一心为民的善心感动上苍而得到的回报。神有意让神农发现茶而留给后人,造福人类。
二、饮茶的发展
茶叶被神农氏发现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在远古时代,中国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
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称之为“烤茶”。
到唐宋时期,人们把茶制成茶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此时饮茶之风大盛,并随着文化的发展,“饮茶”逐渐变成了“品茶”。
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
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到了明代,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快节奏的生活,一切从效率出发,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大多人是在“饮茶”而不再“品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