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虽不一定亲手包粽,但肯定都有自家爱吃的口味。无论如何,能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是最幸福的!这时候,已出嫁的女儿“得天独厚”,娘家和婆家的两位妈妈,可能都会亲手包出属于妈妈味道的“独家”粽子;不管咸粽、甜粽、肉粽、素粽、碱粽、水晶粽……也不论台式、 广式、客家口味……妈妈包的粽子总是最能“暖胃”,让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幕幕温馨的童年记忆,也随粽香在齿颊蔓延。
自小住在眷村,从有记忆直到现在,无法磨灭的眷村人和眷村情,因着眷村的拆迁变成我再也回不去的乡愁。眷村里挨家挨户的生活写照,每当逢年过节的日子最为鲜明。
端午节前半个月,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包粽大事”,孩子们唯一能帮上忙的,就是“洗粽叶”。母亲会让我们将一大堆干粽叶放在洗澡用的大盆里面,旋开水龙头接上满满的水,等浸泡够了,再让我们用小手拿个小刷子,将粽叶轻微洗涤一下,然后一片片取出,另放小盆将水分沥干…之后…之后便要等“邻居妈妈们”来我家帮忙包粽子了!
母亲因外公当年在北平地区的银行当经理,生活环境不错的关系,成长时期家务全由外婆或佣人代劳,所以妈妈是在婚后才学会煮食米饭三餐的。妈妈是河北省籍,只擅长北方人吃的“面食”厨艺,婚后才由父亲教她学会煮“饭”烧“菜”,但对“米食”外行的妈妈还是不会包粽子。
因母亲不会包粽子,兴起我想学会包粽子的念头!我的想法很单纯,希望将来长大做了母亲,我的孩子能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这样就能弥补:我从小吃不到母亲包粽子的遗憾了。
终于高中时期,我学会了怎样包粽子。我包的粽子型状,不是常见的六角型,而是像一个锥子般的“长锥型”,这要用中指和食指夹起两张粽叶,反转成一个漏斗状,先放进米压紧,再放内馅的腌肉、香菇、花生、虾米,最后再放些米绑起来,呈现出上宽下窄“漏斗”的样子,全是跟邻居妈妈学来的。
接着我年年“担纲”包粽子给家人吃,婚后也真的包粽子给自己孩子吃。当年上班之余,利用星期假日一个人静静的包着粽子,看着念幼稚园的儿子在午睡,还是襁褓的小女儿在一旁躺在小小的摇篮车里,天气湿热的午后,夏季的梅雨在屋外稀哩哗啦下个不停,她一直由嘴里呜呜呀呀的发出声响,就是不能安心入睡……我两只手忙着包粽子,一只脚来来回回摇晃她的小摇篮车,我的心很温柔,看着女儿、绑着粽子、听着雨声,这样恒久不变的画面一直停驻在我心底。
过了很多年,有一回中午吃便当,意外吃到一个同事带来她妈妈包的粽子,不论外形和味道都和我儿时的记忆十分相似!我这才知道,她母亲是扬州人,她回娘家特别带来妈妈味道的粽子与我分享,没想到这就是我过去跟邻居妈妈学包的“长锥型”粽子──真相大白,我终于弄懂,原来自己长年包的是“三角型扬州粽”啊!
如今孩子长大了,家里人口少,端午节多买现成的粽子,对面的邻居太太,也年年送她自包的“台式肉粽”过来,有意思的是这两年外子亲手包起“豆沙甜粽”,自然也“礼尚往来”回赠给邻居品尝,这样一来一往,粽香果然飘出温暖人情好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