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4月07日讯】编者按:香港经济增长情况,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都并不愿意提及,而香港的经济学者和一般专家也往往避而不谈。详细观察1997年到2012年这十五年间香港的经济增长数字,并将之与周边国家进行对比,其结果会令人颇为吃惊,凸显过去十多年香港窘境。
香港主权1997年回归中国之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状况已经出现了极大变化。这一变化,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都并不愿意提及,而香港的经济学者和一般专家也往往避而不谈。
一般港人的印象中,虽然过去十多年来香港经济状况不是太好,但往往不解其中究竟。通常来说,港人会认为香港经济增长的情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许香港不如中国、南韩和新加坡,但比其它地区,如曾受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的东南亚还是略好,应该比台湾稍好,起码不会差过日本。
然而,如果详细观察1997年到2012年这十五年间香港的经济增长数字,并将之与周边国家进行对比,其结果会令人颇为吃惊。香港的经济增长情况,不但是东亚、东南亚地区最糟糕的,甚至低于日本。作为一个规模较小的中度发达经济体,香港的经济也远远不如美国和英国,比97年规模相当的爱尔兰差距更拉出两条街。
增长率四小龙中敬陪末座
根据世界银行的经济资料,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从1997年到2012年人均GDP总增长率作出排行,可以看出清楚的结果。在这十五年中,香港人均GDP从1997年的27,330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6,796美元,总增长率为34.60%。而同一时期之内,韩国增长了101%,新加坡增长了87.7%,而被海峡两岸媒体广为诟病的台湾,则增长了49.22%,比香港的增长率多出15个百分点。
其结果,1997年,香港和新加坡人均GDP数值相差很小,到2012年,新加坡达到51,709美元,比香港高出了接近一万五千美元。也就是说,香港现在的人均GDP大约只有新加坡的百分之七十。
韩国和台湾的情况其实类似。韩国过去十五年继续高速成长,1997年,其人均GDP数字约为香港的百分之四十一,到2012年,则是香港的百分之六十一。而同期内,台湾从香港的百分之五十,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六。
比“丢失十年”的日本还低
日本经济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长,在九十年代开始降低速度。到2000年之后,日本经济明显缓滞,不单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批评,受到老对手们的嘲笑,也受到日本国内舆论的猛烈批评。日本经济的低速增长,同时还有曾经过热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沉重包袱。
在过去几年间,日本社会对经济增长不足日益不满,也反映在日本国会选举的结果上。日本首相频繁更换,自民党内各派系斗争因此日趋激烈,甚至发生了在战后首次的丢掉政府组阁权,把首相位置拱手让给了日本民主党。
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分析日本经济过去十多年的表现,认为日本已经和正在经历“迷失的年代”,2000年后日本经济是“丢失的十年”。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把香港的经济数字和日本相比,会发现日本居然好过香港。在人均GDP数值上,日本从1997年到2012年的总增长率为36.20%,比香港高出1.6个百分点。
远远低于东亚和东南亚其它国家
1997年到2012年间,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增长最高,达到惊人的七倍多。其中的原因,有经济增长的因素,也有中国经历经济完全货币化过程带来的附加数值,更有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因素。
作为参考,同样是大型欠发达经济体的印度,同期的人均GDP增长了2.48倍。
而和东南亚其它国家相比,香港的增长率也相差极大。从1997年到2012年,以人均GDP数值看,马来西亚增长了1.27倍(即127%),泰国增长了1.67倍,菲律宾和印尼增长2.3倍,老挝和越南更是分别增长了3.13倍和3.83倍。这些国家和香港的经济差距,很明显都在急剧缩小,他们急速的追赶步伐,和步履蹒跚的香港形成明显的对照。
低于发达经济大国
如果说,欠发达经济体增长速度快是自然现象,那么和发达经济体比较,就更凸显过去十多年香港的窘境。
1997年到2012年,美国人均GDP数字从31,573美元增长到51,749美元,十五年的总增长率为63.90%,比香港高出近一倍。
而香港和英国的比较更为有趣。香港经济经过回归前十五年的高速增长,人均GDP数字到1997年正好超越了它的前宗主国英国。但在随后的十五年间,英国和香港的差距再度拉开。英国人均GDP在2012年为39,093美元,十五年总增长率为64.70%。
人口规模和人均数位和香港差不多的,还有爱尔兰。1997年爱尔兰人均GDP和香港比较接近,大约为香港的八成左右。但到了2012年,爱尔兰人均GDP已经达到45,932美元,不单超过香港,甚至和香港的距离逐步拉开。香港反而只有爱尔兰的不到八成。
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低于1997年
在这个十五年的区间,香港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不单低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低于原来四小龙中的其它三龙,也低于日本。比美国、英国低,也比广被诟病的法国还低。
作为比较,在97年之前的十五年中,香港的增长率一直排在区内的前列,而在97之后的十五年,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香港经济成长是区内最差,没有之一。
由于过去十多年全球通胀数字较高,美元购买力贬值的情况十分明显。以世界银行提供的计算方式,香港2012年的人均GDP数字,其真实价值比1997年还低1,000美元左右。
在1997年之后,香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但韩国和东南亚其它国家遭受同样危机,其影响之烈而且甚于香港。
或许,香港是一个较成熟的经济体,因此成长会减缓。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情况显示,这并非真正的原因。
其它原因,如产业变化、技术升级换代、经济大环境出现大变等等,都无法解释香港经济的这种蜗步慢行现状。
唯一能够解释香港脱离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掉队慢行的,显然应该通过香港特殊的情况进行解释。在1997年之后,香港和其它经济体唯一不同的遭遇,就是主权回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经济的衰景,显然只能与此相关的变数有关。
文/季达(中国政经专家)
=========================================
政经大陆化香港陷困局
——过去三十多年香港因中国经济发展而获利即所谓福兮祸所附
廖仕明(中国财经专家)
从1997年主权回归之后,香港经济进入慢车道是一个事实。这在世界银行的人均GDP统计数字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香港人口增长,如果以GDP总数来看虽然比日本高,但和亚洲地区,以及美国和英国进行比较,结果和人均的情况相差不大。
香港是个神奇的地方,其经济结构特殊且复杂。在中国大陆闭关锁国的落后时代,香港经济快速起飞,而在中国大陆开放初期迅速成长,但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明显放缓。通过和其它国家地区的比较,尤其是和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似乎只有从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变化上才能找到主要原因。
三大中心的失落
八九十年代曾经是香港的黄金时代。香港人依靠自身特殊的优势维持了高速增长,但也奠定了随后的失落。八九十年代香港产业空心化,大量港资转移到珠三角和中国大陆,充份利用内地廉价生产成本和对海外的制度对接及商贸人才创造了高增长神话。
香港的精英阶层其实看到了危机,港府过去十多年希望加强香港的三个中心,即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地位。然而这个策略明显遇到巨大挑战。随着中国大陆的开放,港口、机场建设进入高潮,从中国转运到海外的货物不再主要依靠香港。同样的,中国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的海归人士,也把商贸机会从欧美直接带回中国大陆。另一方面,香港和美国、欧洲不同的情况在于,在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之后,本身并未保留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因此转口贸易实际上处于相当尴尬的位置。近年开始流行的贸易服务,则因为利润率极低而艰难前行。
同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虽然仍然维持,但也遇到挑战。以最近市场热炒的阿里巴巴上市的例子看,香港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接受合伙人制度,一个原因是香港没有集体诉讼制度,小股东无法制约公司高层,另外,香港也无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对抗中国大陆大企业的司法和政治支持。美国人不担心大陆企业的强势,但香港却无法不担心。
无论是商贸还是金融,香港的优势在于独立的以及能和西方接轨的司法制度,以及完全彻底的资讯自由流通。然而很明显的,这两个优势,在九七之后正在被削弱当中。
政府政策失误
最近十多年,香港人的创新能力明显下降。在香港街头,已经很难见到香港的品牌,无论是服装还是其它产品都是如此。香港曾经在东亚和东南亚领导潮流,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势。甚至连音乐歌曲和影视剧,都已经渐渐失去了原先的主导地位。即使是大中华区内,香港歌星、电影和电视剧集,不单无法和韩剧、台剧抗衡,甚至落后于中国大陆。
香港政府努力维持本港的优势,但却开错了药方。政府计划开发更多的土地,修建更多的铁路和港口,但却忽略了香港最重要的软实力优势——人才和创新。
香港几乎完全错过过去十多年的技术突破创新,无论是资讯产业还是生化产业,香港完全处于世界发展前沿的周边。香港政府花费钜资大学研发,却完全无法在香港形成产业。香港的互联网,甚至落后于中国大陆,随便点开香港企业开设的网页,随处可见的都是上一个世代的技术,和最新潮流似乎完全脱节。
香港的移民政策,除了被动接受单程证之外,主要接受中国富豪。然而这些人除了购买香港的豪华住宅,推高楼价之外,几乎没有对香港经济做出贡献。即使他们在香港注册了公司,但营运、市场都在香港之外,雇员也少有港人,也不会向香港贡献任何税收。
未来仍不乐观
实际上,香港的现状似乎是一种难以逃脱的命运。所谓“水往低处流”,香港的完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大陆开放之后,资本、技术和人才被抽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香港也必然面临诸多的政治和政策难题。比如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以港元和美元挂钩,受到美国联储局金融政策的限制,但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地位,在政治和政策上却要看北京的眼色,这种政经分离各方拉扯之下,如何平衡是一个大难题。
过去三十多年,香港因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获利,所谓福兮祸所附,香港也无法避免中国大陆政经弊端所带来的有害之处。当中国大陆经济增长逐渐放缓,房地产泡沫破灭,金融危机甚至引发经济危局的时候,香港所受其累将远远大于其它地区。这点绝无可疑。
而香港唯一可依据的,是与中国大陆制度上的藩篱,包括独立的司法体系、公正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以及独立媒体和资讯自由流动。在未来可能的困局中,这些都是港人努力保护唯恐不及的价值。中共政府插手香港事务,对香港的未来有害无益。而如若梁振英之流,加速香港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方面中国大陆化的进程,则未来的危局绝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