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3月29日讯】一、引言
文明的起源、成长和发展无不与河流有关。一切古老文明,均发源于河流。
1)两河文明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了最古老的两河文明。这两条河流每年泛滥,留下大量有机物和矿物质,在下游形成肥沃的土壤,公元前6000年,这里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发展出农耕文明。先后有苏美尔人、巴比伦人等在此建立的文明。
1935年2月10日,考古学家们在北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挖掘德彼高拉大土丘时发现了已知最古老城市的遗址。这个遗址距今约5700年。
目前,被认为世界已知的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汉摩拉比法典)也在这里颁布,世界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都在这个地区形成。
2)尼罗河孕育的文明
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给河流两岸带来丰富的腐殖质,使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这种年度的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埃及人在尼罗河畔肥沃的土壤上种植小麦、棉花、水稻、椰枣和谷物,这些农业产品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充足的食物,还繁荣了埃及的贸易市场,稳定了埃及经济。埃及人利用从尼罗河受益的食物和财富,快速有效地征募军队,布置防御,实施进攻。
尼罗河在古埃及还上升到一种精神意义。古埃及神话中,有一位专门负责尼罗河一年一度洪水泛滥的神,名叫哈比,他和法老同时控制尼罗河的洪水。尼罗河也被看作是生命、死亡和死后生命的一条通道。埃及人相信要获得死后再生,他们必须被埋葬在代表死亡的一方,因此所有的坟墓均位于尼罗河西岸。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认为,是尼罗河造就了古埃及文明。没有尼罗河水的灌溉,古埃及文明可能只会昙花一现。尼罗河为古埃及文明和它三千多年的历史提供了旺盛的活力和必备的条件。
3)恒河与古印度文化
恒河哺育出的印度文明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和中国并列,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洗净尘世的罪孽而下凡人间。
根据传说,恒河被称为“圣水河”,因发源于“神山圣湖”。恒河上游在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冈底斯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大而幽静的淡水湖,叫玛法木错湖,湖水来源于高山融化的冰雪,清澈见底,平如明镜。
相传,印度历史上某国王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来世,请求天上的女神下凡。女神下凡,带来汹涌的洪流,大地难以承受,湿婆大神便站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让水冲击他的头发,减弱了水势,既洗刷了国王祖先的罪孽,又造福于人类。所以,印度人就把恒河看作女神的化身,是“赎罪之源”。
二、大禹治水与中华农业文明的建立
辛弃疾咏大禹词云: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禹治理洪水,鼎定九州,对中华民族影响非常久远,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基础。人居平土,鱼跃深渊,不同物种各居其位,生命才能繁衍生息。
相对于游牧文化,农业文明可以提供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便于积累财富,稳定居住人口,形成村落、城镇,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思想、文化、艺术等会得到长足发展。所以,辛弃疾这首词,对大禹的功绩倾慕不已,用“悠悠万事功”来描述。
中国在上古帝尧时代,遭遇洪水侵袭,“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关于当时洪水的描写,古代文献记载的还有: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昏垫。”(《尚书•夏书》)
“当尧之时,天下犹末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子•滕文公》)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本经篇》)
禹的父亲鲧奉帝尧之命治水,其治理洪水的方法是堰堵,《山海经•海内经》描述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填洪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堙洪水。”他用这种方式治水,九年无成,被杀。
鲧死后,鲧的儿子禹得到各个部落首领举荐继续治水,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治水的方法是疏濬,引导,最终将滔滔洪水导流入海。春秋时鲁国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刘定公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左传•昭公元年》)
大禹治水之后,黄河继续成灾。大禹集中力量治理黄河,按照地势高低疏导河水,流入勃海。
大禹治理洪水之后,“尽力于沟洫”,“躬稼而有天下”。
《尚书》记载,大禹“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大禹“令稷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这些历史描述都在说,大禹疏通了大江大河之后,组织人民兴建农田水利系统,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亲自带领大家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南方土地多水,大禹让主掌农业的稷把稻谷的种子分发给民众,种植水稻,从富有的地区调剂食物给贫穷的地方,各地民众免受饥寒之苦,大禹得到了天下一致的拥护与爱戴。其后代启能够建立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王朝,与大禹治水,民众受益巨大,不无关系。
三、中华文明来自河流
中国文化的根深深扎在河流之中。古代中国的文化,来源于河流,《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在古代是黄河的专有名词,洛是洛河。“河出图,洛出书”,成为河流文明的远古见证。
传说太昊伏羲时,有个马头龙身的神物从黄河里跃出,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伏羲。玉版上排列着数字:“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依照河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画出八卦。
古代称伏羲为天皇,是燧人君之后,32岁被推举为君主,继承君位。他依据河图的原理,观察天文地理,画出八卦图,后世将伏羲所画八卦称为《连山易》,即《天皇伏羲氏连山易》,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孔子的重新整理,《易》,成为最终中国儒家经典之一,为五经之首。
到大禹治水时,有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的数字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内”的图形。大禹依照洛书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成为《尚书》中的《洪范篇》。
“河出图,洛出书”,是盛世来临的吉兆。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得到河图,并演绎八卦,完成了中国文化的奠基。
大禹治水,使中国从浩浩洪水的灾难中解脱出来,中国迎来再度兴盛的希望,所以,古代称,这是上天特意将治理天下的法则赐给大禹,是对其功绩的奖励。
四、古代关于河枯国灭的记载
河流枯竭,是亡国的先兆。史书记载,西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位。周幽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烽火戏诸侯就发生这个昏君身上。
幽王二年,发生一件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情,泾河、渭河与洛河发生地震,造成山陵崩塌,河水断流。
周朝太史伯阳甫根据这个现象,发表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段评论。他说,看来,周朝的气数尽了,很快就要灭亡了。天地之气,运转不息,位序丝毫不能打乱,这是国家能够依存的根本。一旦打乱天地各种元气的次序,社会就开始乱套了。
现在,三条河流发生地震,说明阳气已经失去其应该占据的位置,这个位置被阴气填充了。阳气失去位置,由阴气占据,河水一定发生断流。国家的财富,依靠河水浇灌土地,生长各类作物,百姓才会温饱无忧。
河川断流,土地得不到灌溉,民生仰赖的衣食一定出现问题,这个国家还能不灭亡吗?历史上,伊水、洛河干枯,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跟着倾覆。
一个国家的根基,就是山川,山崩川竭,是亡国的征兆。
(未完待续)
—-转自《新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周刊》自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