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2月04日讯】今天是正月初五,碰巧又是立春。立春亦称“打春”,又叫“报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它的意义是指春天从此开始,草木开始萌芽,农人也开始了播种。
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华夏先民隆重而喜庆的迎春日。自周代起,天子就要在立春前一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在立春当天,官民共行“鞭春之礼”。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的由来
中国自古为农业国,立春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古时立春要祭祀主管农事的春神。春神相传叫句芒,人面鸟身,主春事。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白昼变长,太阳变暖。气温、日照、降雨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 里之郊(句芒神居东方)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
宋代《梦粱录》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清代 立春仪式已成了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清嘉录》: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 迎春活动以鼓乐仪仗队引导所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且要求正装,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斟 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将芒神、春牛迎回城。
第二天地方长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执彩鞭击打 春牛三匝,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各地民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十分珍惜这个气节。“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陕南、陕北、关中各地区的风俗各有差异。而且不光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动等。
打春牛(打土牛、打春、 鞭春)
农民耕田离不开牛。打春牛(打土牛、打春、 鞭春)是汉族和白族立春主要习俗。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现在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生病。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山西民 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挂春幡 贴宜春字画
立春日时,各家各院都要高挂“春幡”,并在门壁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宜春字画,如“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以及“福” 字等内容,使院里显得春意浓浓,也象征着吉祥。各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一门欢笑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或“瑞雪丰年,八方献瑞”、“春风得意,六合同春”等联语。大人孩子要换上洁净的新装,妇女们脸上抹上胭粉,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
“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还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立春这一日,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民间流传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们都会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是长安、关中一带民间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所以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不少富有人家,甚至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或在庭房檩条下、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等待燕子自己飞来筑巢。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责任编辑:林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