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母训子 义薄云天
田稷子,是战国时代的齐国丞相。一次,他将属吏馈送的百金,交给母亲。
母亲诧异,问明原由后,十分严肃地说:“吾闻:士修身洁己,不为苟得。非礼之利,不入于家。今子若是,去忠远矣。不义之财,非吾财也。不忠之子,非吾子也!”
田稷子受到训示,满脸羞愧地退出堂来,先将那些财物送还给属吏;然后背着草席去向齐王请罪,辞职。
齐王钦佩他母亲的高尚情操,赠以公金,并让田稷子复职。田稷子复职后,继续辅佐齐王管理国家,一生秉公持正。
子发之母 闭门却子
子发,是战国时的楚国将领。他的母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一次,楚军攻秦时缺少粮食,子发派人回城报告楚王和探望母亲。母亲问使者:“士卒们都好吗?”使者回答说:“因粮食短缺,只好分菽豆而食。”母亲又问:“将军好吗?”使者说:“将军吃得不错,连马早晚都吃黍粱。”
后来,子发得胜回来,他母亲却关了大门,不让儿子进屋。然后,母亲派人去对子发说:“子不闻句践伐吴,与士卒同甘苦?子(你)使人(士兵)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毋入吾门!”
后来,子发向母亲赔了不是,愿意改过自励。母亲才破涕为笑,打开了屋门。
陶母拒子 假公济私
陶侃在担任广州刺史期间,朝夕搬运一百块砖,激励自己,以志在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治所今江西南昌市)人,自从嫁入陶家以后,勤于纺绩,常常将卖得的钱资助儿子,让他去交结胜于自己的良朋益友。
陶侃初为县吏,利用公务之便,派人将私下包好的一条腌鱼,送给母亲湛氏。湛氏打开一看,见是一条经过加工制作的美味,又重新包扎好,交给来人,并写了一封信给陶侃,信中说:“尔为吏,以官物遗吾,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有一天,鄱阳孝廉范逵,骑马投宿于陶家。湛氏手中拮据,便剪下头发,卖钱招待了范逵,又把床上的新编草席,拿出来给范逵喂马。范逵听说以后,叹息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
后来,通过范逵推荐,陶侃出任枞阳县令。由于陶侃忠于职守,戡乱有功,终于成为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
卢氏喜闻 儿官清寒
崔元暐,本名晔,博陵安平人,唐武则天时官至丞相。
他的母亲卢氏,有贤操,常常告诫儿子:“子始仕官,有言其贫寒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比见亲表仕者,务多财以奉亲,而亲不究所从来。必出于禄廪则善,如其不然,何异盗乎?若今为吏,不能忠清,无以载天覆地,宜识吾意。”意思是要儿子不要贪财,当官而清贫,是好消息;如果身着丝裘、骏马高骑,则是坏消息。并教谕儿子说:“做官而贪财,损人而利己,与强盗没什么两样!”
崔元暐谨遵母教,为政近40年,忠于职守。他将薪俸周济贫孤的族人,对他们的子弟,抚养教励。后虽官至丞相,但从不利用职权,使自己的子弟进入朝廷,以清廉俭朴,知名于世。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