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芳:是谁在支持计划生育?—— 计划经济后遗症

人气 20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4年02月16日讯】原本以为反对国家对生育数量的管制,是一件容易得到支持的事。但实际上从我关于“计划生育”的几篇文章的反馈来看,却不容乐观。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强大的“民意基础”。我可以理解利益相关者支持计划生育政策,但支持计划生育的“民意”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利益相关者,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说计生委。因为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不必要的岗位,就意味着失业。毕竟是涉及到饭碗的事情,所以这些人反对废除计划生育政策,有出于私心的考虑。而且利益集团会虏获公共政策,可以夸大自己部门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夸大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呢?当然就是不断描绘如果不控制人口会带来的“恶果”,以此来恐吓决策者和老百姓。

那么是因为老百姓都被吓住了,所以才有这么多支持计划生育的声音么?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这个原因,被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这样的说法给吓住了。但民意支持计划生育还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考虑。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计划经济”及其“后遗症”。

为什么说计划生育有民意基础是和计划经济相关呢?计划经济造就了国家强势介入经济运行,以至于对底层的垄断和管制达到了空前强烈的地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种例子就不说了,那些多养了几头猪几只鸡就变成了“走资派”被打倒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整个社会都是倾向于计划来管理的,因此中央不仅计划“经济”,为了与“计划”的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相互适应,自然就要计划“人口”。

这样一来,除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念头能吓唬人外,实际上恰是因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垄断和管制导致基层资源稀缺,进一步强化了人多争抢资源的印象,所以这些人往往认为中国废除计划生育之后的后果会非常严重。他们眼前出现的景象就是计划经济和计划生育相互加强条件下,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惨状。但这个惨状到底是因为人口问题引起的,还是因为计划经济引起的,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若要问计划经济与人口政策的关系,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可以说是个典型。当然这或许也是为什么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能说服一批人的原因。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论调,主要是因为1953-1957年的人口增长率,而按照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马寅初测算三十年后当然会是惨淡景象了。

马寅初当时认为要控制人口主要出于四个理由,分别是:一要多积累资金;二要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人多就必须安排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而不是大工业,会拖社会主义后腿;三来人多消耗多,就少了工业原料;四来人多粮食就不够了,因为人均不到三亩地,大面积开荒垦殖又做不到。这样一来就必须控制人口了。

以上言论在今天看来简直是荒唐大谬。首先,马提出的是多积累资金搞投资建设社会主义,而今天的政策是要减少对投资的依赖,靠内需拉动消费,这恰是从计划经济思维转到市场经济后的体现。

其次,马寅初是全面接受了社会主义大工业的想法,而不问问为什么,或者说搞“赶英超美”“大炼钢铁”是不是符合中国的路子。实际上证明是乡镇企业和外资民资企业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工业有点用,但正如GDP增长的历史所显示的,在毛时代对提升经济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相反还浪费了大量资源,更对人口问题产生了不利影响。

再次,马寅初也不考虑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也没有想到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剥夺。因为没有什么天然的正当性要求农业和农村要去支持工业化的发展,这还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错误思路,认为政府能够比市场更加有效调节资源。其结果是工业没发展起来,农村也搞得凋敝。

最后,粮食问题更是杞人忧天。可惜的是到今天为止还有不少人支持马寅初或者持有类似的想法,比如18亿亩耕地红线之类的谎言。实际上,最近的土地测量表明,耕地保有量超过18亿亩。但关键的是马寅初并没有看到杂交水稻对产量的提升作用以及开放市场后进口粮食对中国人需求的满足。也就是说,一来有新技术,二来有新市场,能满足中国人的粮食需求。

所以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最大的错误就是与计划经济相互适配,有计划经济,故有计划生育。马寅初的观点并没有考虑到从计划经济一旦转到市场经济能释放的巨大能量。参见1952-2010年中国的GDP增长图,1978年改革开放才慢慢有了一点点增长,而在毛时代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的确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是相当贫穷。

当然马寅初提出类似理论,背后的原因也不新奇,因为既然经济属于国家调节,人口要与此适配,所以也必须国家计划。这种思路至今在粮食、能源等问题上存在,由此计划生育这一政策也就持续下来,且有民意基础。但这些都是建立在错误的观念基础上的。

计划经济的错误观念产生的恶果到今天还在延续,我把它称为“计划经济后遗症”。这种“后遗症”使得人对国家有了依靠,不仅是从物质上,而且是从精神上。而且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加固了这种精神依赖,这也导致很多人今天一旦脱离国家,要过上依靠自己的生活就完全不知所措。因为这些人此前的人生经验全部是对国家负责,国家计划好了一切,所以一旦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他们就恐慌了起来。

这是他们的悲哀,当然也是时代的悲哀。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新闻
【颜丹】超生被罚的结局为何会如此不同?
魏京生:中国的出路 强制计划生育政策生恶果
中共计生政策恶果  六旬失独老太冒险生双胎
【任重】中共制造潜在炸弹 “黑孩子”长大要参加黑社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