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第六感
真正的发现之旅,唯一的青春之泉,并不在于走访陌生的国度,而是拥有别人的眼睛,透过别人的目光看待宇宙。—普鲁斯特
读懂人心真难?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二○一一年春,太太洁恩和我在衣索比亚首都阿迪斯阿贝巴乘着一辆厢型车,车上的空间很小,座位坐起来也很不舒服。我们当时刚在一所法院获判取得两个小兄妹的合法监护权,那两个小兄妹就是我们现在的儿子和女儿。我们先前虽然填写了一大叠文书,还等待了好几个月,不过最后的结果倒是很简单。“孩子是你们的了。”法官说。
厢型车开到一道铁丝网大门前,我们的孩子就住在门内的收养中心。车子的喇叭响了几声,然后等待着大门打开。我紧张得肠胃纠成一团。我紧握着洁恩的手,仿佛攀抓着悬崖边缘一样。孩子的生父正在大门的另一边,等着和我们见面。
那天上午,他花了半天的时间,才从衣索比亚乡下的一幢土屋来到法院出庭,一路上的交通工具包括自己的双脚、锈蚀的公车以及破旧的厢型车。他必须当面向法官证实自己因为妻子罹病去世而无力独自扶养子女。即将成为我们家庭成员的这对兄妹严重营养不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生长曲线图上只达百分之二,还不到最低存活标准。他们幼小的人生深受赤贫造成的状况折磨。
车子停下来之后,我的脑筋一直转个不停。他会怎么看待我们?他看到我们会觉得开心还是难过?他是自己想见我们,还是被迫的?他内心的情绪是悔恨还是宽慰、充满了痛苦还是希望,或者是混杂了以上这种种的感受?他是不是对我们隐瞒了这对兄妹的某些可怕秘密?决定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到孤儿院去,把他们交给别人抚养,是什么样的感觉?
洁恩和我已经有了两个我们亲生的孩子,当时分别为五岁和十岁。我知道身为父亲是怎么一回事。我体验过摇着孩子睡觉的感觉、听过他们初次说出的“我爱你”、曾为他们在少棒队上打出的全垒打深感自豪,也确信自己会为了救他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但我没有经历过那种迫使我必须牵着孩子的手,将他们带到孤儿院去,把他们送给别人的绝望处境。我深深想要了解、想要知道、想要从这个人的眼中观看这个世界,以便有一天能够向孩子解释他们的遭遇,可是他的心思对我而言却全然是一团谜,我完全不晓得身在他的处境是什么感觉。
下车走进收养中心的办公室之后,我们看到两名男子满脸焦虑地坐在老旧的椅子上,他们身穿沾了泥土的T恤与破旧的牛仔裤,外面套着尺寸过大的西装外套。其中一人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泪水随即从他的眼眶涌了出来。这个外貌强悍的农夫竟然就这么哭了起来,令我不禁大感意外。他站起身,走了过来,然后伸出双臂抱住了我。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们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紧紧抱着对方,两人都泪流不已。那个拥抱,感觉像是我这辈子最久的一次,他一直不肯放手。
那个拥抱背后蕴含了一辈子的资讯,蕴含了他对那两个孩子的过去所拥有的了解,以及他对他们的未来所怀有的希望,蕴含了他对当下这件事情的认知以及他内心最深刻的感受。那个拥抱蕴含了我满心想要了解的心智。我虽然把那个人紧紧抱在怀里,却永远够不着他的心思。
那天上午我体验到这一点:要透过别人的眼光看世界、要真正了解别人的心思,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我在那一刻所体会到的深切感受,正代表了我过去二十年来从事心理学研究所学到的一项科学教训:我们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几乎同样难以理解,不论是我们的同事、邻居、朋友还是家人。即便是你的配偶,也比你猜想的还要神秘得多⋯⋯@
摘自 《为什么我们经常误解人心?》 究竟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