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的风景区有两位工作人员,一男一女,年纪大约六十多岁。他们专门负责打扫环境、维护整洁,虽辖地有所不同,但任务并无二致,然而,他们待人处事的观念与做法却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据半年来的观察,A女士是一个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的雇员。她总是眉头深锁、面若寒霜的行礼如仪、应付了事。更令人费解的是对于招呼、问候一概听而不闻、毫无回应,似有满腹的委屈和怨气。也许,她身上有着难以启齿、不足为外人道的重担,但是,无疑的,A做的仅仅就是一份扫地的工作。
B先生的状况则截然不同、大异其趣。他个性单纯、开朗,清积水、扫落叶、除秽物,来者不拒、有求必应。道早、问好和感谢,是常挂在嘴边的话语。那一天,看他二话不说的跳入围篱内捡垃圾,处理完后脸上随即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忽然感到他不仅仅在扫地,好像连心里的垃圾也扫干净了……
有一首偈语很有意思:“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典故出自于周利槃特,他是佛陀的弟子,由于资质鲁钝,常受到嘲笑,所以佛陀教他扫地时背诵“扫帚”二字。虽是简单的两个字,但他却记前忘后、记后忘前,想到“扫”就忘了“帚”,想到“帚”就忘了“扫”,因此苦恼不已。
于是,佛陀慈悲的告诉他:“‘扫帚’的意义就是去除尘垢。而你诵这二字的目的何在呢?”周利槃特思惟着:“什么是尘垢呢?灰土瓦砾是尘垢;什么是去除呢?去除就是清净。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们,除了扫除外面的尘垢外,还要去除心中的尘垢,烦恼除尽,智慧自然就会显现。”就这样不断的身体力行,周利槃特终于开悟。
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蕴涵深厚的功夫与智慧。或许,B先生没那么复杂的心思,他只是专注、认真的去做,完成任务后感到心满意足罢了。而旁观者却感受到:他这样的态度与行径,不但自己欢喜,别人也欢喜;自己清净,别人也清净……@*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