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漫谈

天地传文化 艺术通神明(上)

中国人常常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来比喻一个人多才多艺,其实它们不仅仅是古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与天地沟通的途径。蕴含于其中的奥妙,是古代神明留给人们的珍宝,也是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精髓。

您也许会问,为什么说琴棋书画是天上神明留给人类的珍宝呢?

〈宋人画历代琴式图.宓羲之制〉(国立故宫博物院)


在《警世通言》中记载:“伏羲氏见到五星之精,坠落在梧桐树上,凤凰飞来栖息。而凤凰是百鸟之王,它只吃竹子,只栖息于梧桐木上,只喝醴泉的泉水,伏羲氏由此得知梧桐是树中的良材,于是取它作为雅乐之器。伏羲氏以节气,周天,两仪,五行之数制成古琴,又名瑶琴,即瑶池之音乐。”

琴能通神明

〈元人画听琴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伏羲氏制造古琴的过程,体现了远古时候人们对于天地神明的敬仰之心,即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琴的乐音宁静深邃,清心演奏,能通神明,远古时候有一首叫〈华胥引〉的名曲,这首曲子的由来是这样:黄帝在位十五年时,为天下不能安定而忧心,一天梦中来到一个叫华胥国的地方。

那里“民无嗜欲,而不夭殇,不知乐生,不知恶死;美恶不萌于心。”黄帝醒来后,了悟了何为治国之道,以华胥国的方式治理天下,随后天下大治。〈华胥引〉歌颂的就是那个世道安祥,民无奢欲的时代。

华胥国的人们没有贪欲,不会留恋生命,不会恐惧死亡,也不会萌生喜好和厌恶的念头。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修炼人的境界,琴的文化也是一种修炼的文化。

儒家爱琴,琴被古人视为君子的象征,《礼记》上说:“士无故不撤琴瑟”、“儒家认为古琴可以载道、象德,可以明志、静心”,正是“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道家爱琴,因为琴能修心养性,

见字如见人

(国立故宫博物院)


琴能通神明,而书法也是一项奥妙的学问。不管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艺术的精华在于其“形神兼备”,有形无神,则艺术失去其灵气与精神;有神无形,则艺术失去其载体与容器。

远古时候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他给予人们文字的灵魂,此后世世代代,人们发明不同的书法,给予文字形态。一种好的书法,讲究“法度”,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以及书法者内在的精神、修养,也是人们常说的“见字如见人”。

(国立故宫博物院)


书法的高妙在于其气韵与骨力,书法中讲求:“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时常保持祥和的心态,遇到挫败时有坚强的意志,具备这样人品的人,也必定能练出好的字来。

唐太宗曾经对朝臣说:“书学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意思是说,书法的精神在于字的风骨,字的风骨在于人的心力。心力懈怠,不能专精的人,难成书法大器。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习练书法,将一池之水都染成墨色。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后来被人们尊称为“书圣”。

〈晋王羲之兰亭序〉局部(国立故宫博物院)



书法的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它和谐的美体现在行云流水的笔划中,体现在通篇的布局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是古人对书法之美的形容。

许多历代的大书法家不仅仅在艺术上有很大成就,他们的为人也受到后人的敬仰,如唐朝时的颜真卿,他力拒安禄山叛乱,建立大功,被封为“颜鲁公”,人们将他与柳公权的字并称为“颜筋柳骨”。宋朝时的岳飞,精忠报国,统帅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他们的字正如他们的为人,令后人望尘莫及。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形神兼备”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与中国人修身诚意,敬天知命的特质相辅相成。简单的说,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也会创造出好的艺术。这是艺术的精髓,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与不可丢失的精神宝藏。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王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