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教辅经验

行为偏差儿童的辅导(三)

自卑感造成的行为偏差儿童(1)

作者:黄金源 (特教博士,儿童问题咨询专家)

首先说明自卑感的来源,它与父母老师的管教有关,如果知道原因,父母或老师可以预防它的发生,这样可以大量减少行为偏差儿童的出现,预防永远胜过治疗。

依据我多年来的体会,自卑感唯一的来源是生活上的挫折。

一、有个寓言阐述自卑感的来源:

据说上帝根据他的形象造人,因此对人情有独钟。为了使他所创造的人活得自信,所以在每个人的身上放了两个口袋,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前面的口袋装满这个人的优点,后面的口袋装他的缺点。这样一来,每个人每天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很自傲。 上帝一看:这不是祂的本意,祂觉得人应该学会谦卑。所以将每个人的口袋调换,前面装的是缺点,后面装的是优点,如此一来,每个人看到的是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又变得很自卑。上帝一看,人很不中用,他要人有自信,结果是自傲;祂要人谦卑,却变成自卑。所以放手再也不管人了,从此每个人都很自卑。

这个寓言说明:自卑感来自相互比较,以及视觉焦点(老是看到别人优点,以及自己的缺点)的问题。其实这种不正确的视觉焦点本身不会造成自卑,而是它让人觉得挫折(形成比别人卑劣的感觉),才是自卑感的原因。

为人父母如果经常拿亲友或邻居儿童的好表现,来要求孩子努力迎头赶上,用意虽好,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样子等于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让孩子觉得事事不如人,这种挫折感导致儿童自卑,反而让他自暴自弃。

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身体残缺是自卑感的主要原因。

我访问过许多残障机构或学校,那些小朋友身体扭曲变形,却每天乐哈哈没有自卑感,直到年纪长大了(如上了高中),很多人开始变得自卑。不是年纪造成自卑,而是岁月让他们经历太多挫折而造成自卑。当今世界上很多残障者,没有双手双脚,却生活得丰富、愉快、乐观,有的还成为著名激励大师,证明残障本身不是自卑感的来源。父母或老师对残障者的态度导致挫折,或者生活上比正常的人碰到更多挫折,才是自卑的原因。

三、父母或老师的教育态度也是儿童自卑感的来源。

尤其是对子女期望过高或不可能的完美,让儿童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或完美状态,连续不断的挫折而导致自卑。或是父母或老师对孩子的缺点夸张的强调(例如骂孩子笨蛋、丑八怪),让他们觉得一无是处,也是儿童自卑感的重要原因。

总结上述可知:挫折是儿童自卑感的来源,父母或老师则扮演导演的角色,在管教儿童时,要相当谨慎小心。

儿童一旦有了自卑感,依其程度的轻重,会衍化出四种类型的儿童。

轻度自卑感的儿童,其行为表现有两种形式:

一是“我不好,你好”的儿童,走可怜虫(强烈需求注意、肯定、赞同)的模式;二是“我好,你不好”的儿童,这一类儿童的行为表现是为了保护自尊自信心,所以不断打击别人〈污辱、批评、酸葡萄〉(你不好),以减少来自他人的威胁;另一方面他会自吹自擂〈甜柠檬〉(我好),以维持自尊心。

重度自卑感的儿童也会演变成两种类型:

一是“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儿童,这类儿童埋怨天地不仁,所以自暴自弃并且攻击周遭的人与物。所谓时日皆丧予,与汝共亡。既伤人又毁自己,让天下人同归于尽。

二是“我不好,你好?”的儿童,这类儿童远离人群、自怨自哀、自我放弃。他们未必离群索居,只是对扰嚷人群,视而不见、冷漠不关心,自己活在自怨自哀的虚幻世界。

(待续)@*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