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范围非常广阔,所以所谓的科学家会有非常多的类别。甚至就在同一类别里面,也会有“同门不相通”的情况。
会电脑软体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是很懂电脑硬体,所以一旦电脑故障,还是要送修,相对的,懂得修电脑的人,绝大部分不懂得写电脑软体程式,不知道如何设计软件。
这种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却很少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最近我终于有个将之实际运用的机会。
我常写文章,可以算是个作家,子建兄则是个书法家。近日里重阳会计划出版会刊,子建兄希望我能承担编辑的作业。
对于编辑刊物,除了远在高中时代,曾经帮教会的团契刻过钢板,以及在毕业纪念册编了三页自己班上的图片文字之外,我根本没有涉猎过这种工作。正在筹思如何向子建兄解释的时候,突然间灵感一动。
他擅长书法,何不用书法来解释我的状况,这样他一定一听就懂。于是我就向他说:“写作和编辑是二种不同的知识和专长,会写文章的人不一定会编辑,会编辑的人不一定会写文章。就像是隶书和草书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常会认为同样都是“毛笔字”差别不大,只是运笔的不同而已,但是对于书法家来说,隶书的端庄正经和草书的流畅狂放,二者的‘韵味’和‘神气’有如天地之别。写文章和编辑就像是隶书和草书一样,所以我不承担编辑的工作。”。
子建兄听我这么一说,立刻了解我不是故意推托,也就“放我一马”了。我很得意自己的说辞如此有创意。不过,我好像高兴得太早,子建兄接着说:“你对书法一定很有研究,你应该来参加我们的书法国画组。”。这下子,我又要开始寻找应对的灵感了。
谈起书法,那可真是让我百感交集,也可说是触及了我的痛点。当年,蒋经国时代,我任职省政记者,我们放在记者席上的草稿是从来不遮盖的,因为我们的字是“百人百体”,各自为政,谁也看不懂谁的,这是由于边听边记录只求其快,所以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可以了,减笔字ˋ连体字ˋ自创字ˋ自创符号一大堆,别人要是看得懂才怪。
直到今天,我的同学寄来的信仍有许多的字,我还是看不懂。这种没有停顿,没有直角的“无骨字”比草书还要快速流畅,也可说是比草书还要草的“杂草字”,是因应环境而产生的“记者字”。
“记者字”好看吗?
好看才怪。
为了矫正自己的字体,现在我还经常像小学生一样的一笔一画的练习怎么写好字。
所以啊,子建兄邀请我参加书画组,就等于是要我这个胖子去参加健美比赛一样,一身的肥肉能看吗?简直是在开我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