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甲骨文的故事 专访大师董作宾之子董敏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09月22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中华民国在台湾传承中华文化的正统,延续了几千年的正体汉字。甲骨文大师董作宾的三子、名摄影家董敏日前接受记者专访表示,汉字的源头就是甲骨文,深入了解汉字的演进由来,自然而然可使血脉中的文化深化,进而对自身文化产生强大的信念和骄傲。
据统计全球使用正体汉字的人数约4千万,台湾即占了一半。董敏出版新书《甲骨文的故事》及《“万象”甲骨文诗画集》增订版,他希望能将古老的甲骨文“麦当劳”化,让八岁到八十八岁的人都能认识它、爱它。
甲骨文大师董作宾(1895-1963)
甲骨文大师董作宾(1895-1963)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为中外知名的甲骨学权威,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考古的第一人,曾数度亲身参与民初的殷墟发掘,发现了大龟四版与贞人说,并将甲骨文分为五期、提出十个断代标准,建构殷历,以科学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与地理,学术贡献卓著。
董敏表示,甲骨文是他的父亲一生的最爱,这些史料对中国历史非常重要,是连孔子以至司马迁在写史记之时,都不知道有甲骨文的存在。董作宾当年实地在河南安阳进行考古的工作,1928年正因为他一句“甲骨文挖掘之确犹未尽”,才使当时的中研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傅斯年下定决心,展开正式的甲骨文发掘工作。
从中药材到国宝:甲骨文传奇现身
董敏说,光绪24年(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不幸罹患疟疾,王懿荣本身是有名的金石学家,对于古文字相当熟悉,他看到有一味中药叫作“龙骨”,他打开看药包内龙骨上面有奇怪的痕迹,像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文字,经过研究确定就是商代人用来占卜的文字,也就是甲骨文。王懿荣因为是第一位发现和收藏殷墟甲骨文的人,所以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后,成为热门的古董商品。”董敏说,古董商一度不愿意透露甲骨文真正出土的地点,经过学者明察暗访,终于确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也就是今天所知道的“殷墟”。
殷墟考古经历十五次发掘历程
董敏说,殷墟考古董作宾主持第一次的发掘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实际的考古经验,全凭着一股热忱和信念进行,这批首次经由科学发掘而问世的甲古,经过董作宾亲手摹写,收录在《新获卜辞》写本之中。第三次发掘到大龟四版,董作宾在这四版龟甲中,发现了商代有种负责占卜的特殊职业,他称这些人为“贞人”。
“第十三次考古队在小屯村北展开发掘,总共开了47坑,其中一坑是轰动国内外的YH127坑。”董敏说,这个窖穴储放的龟甲有一万多片,其中完整的龟甲有三百多版,加上其它坑所出甲骨,总共有一万七千多片,是殷墟甲骨文最大的一次发现。殷墟考古经历十五次的发掘,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考古人员被迫撤离才暂停考古历程。
商人占卜与天地神明沟通 甲骨文打开殷商历史的钥匙
商代人的卜与筮、龟与蓍,都是占卜的方法,卜龟就是指烧灼龟甲或兽骨,然后从龟甲或兽骨龟裂的兆痕来判断吉凶,至于筮蓍则是指利用蓍草的排列来判断吉凶。
商人占卜与天地神明沟通,历代商王的占卜内容,包括和天文气候、战争、祭祀、收成、疾病、生子等相关的占卜内容。
殷商时期的占卜,掌握文化的只有王室贵族和负责卜问的贞人们,这样的占卜除了表现对自然力量敬畏的仪式,甲骨文也是当时文化的传承和文献的记载方式,从解读甲骨文卜辞中,也可一窥当时先民生活的轨迹。
认识甲骨文
“人”在甲骨文构型很象一个鞠躬的人的侧影,寓意着人的谦和,要能够敬天惜命,感恩惜福,对他人要谦虚有礼等等。而且整个“人”字是直立状的,正可表示出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站立行走的动物,动物虽能行走却要靠“手脚”并用爬行,所以我们常说人是万物之灵。
“风”在甲骨文构形的右侧符号是一个声符。上面的部分是凤冠,下面一大片是凤的长尾,经风一吹长尾翩翩。凤凰是种神鸟,御风遨翔于四海之外。
[[15]]
“圣”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人,有一个特别大的耳朵,表示要事事听得明白,才知道别人话中的真正涵义。旁边的“口”,表示要把话说得清楚,但可不容易有时说不定还“祸从口出”。“圣”就是必须具备“听得明白又能说得清楚”,是有很高境界的人。
(责任编辑:林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