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09月22日讯】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西南10公里处的磨头镇磨头村里,有一个国营农场叫博爱农场,也是当年中共一机部博爱“五七”干校旧址,其前身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河南分院与博爱农场所谓“场校合一”之所,1970年改为一机部“五七”干校。
很少人知道,江泽民曾经于1977年2月至1978年2月前(农历新年前),计一年时间里在干校任常务副校长。奇怪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江对这段历史却是既念又怕,矛盾诡异,甚至不惜在库恩为其吹捧撰写的《江泽民传》中玩起移花接木手法,公开篡改这一履历,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应是自《江泽民传》出版以来首次曝光江的这一造假劣行。
江对“五七”农场“一往情深”
农场有人记述,江于六四事件后当上中共总书记,却对博爱农场念念不忘。1991年2月初,江来河南考察工作期间,曾两次回顾起在“五.七”干校这段经历,还特别委托河南省市领导代其向博爱农场职工拜年云云。
1996年6月3日一早,江终于在离开农场18年之后,又借来河南考察之际,特地来到博爱农场旧地重游。有当事人撰文回忆,江格外兴奋,“下车后直奔他原来的办公室….逐一看了当年用过的办公桌、两斗桌、书柜和木床,并高兴地坐在原来坐过的木制折叠椅上照像留念”。最后江不忘题词瘾好,为博爱农场写场名,并和“老同志”们合影。江在此逗留了40分钟。到郑州后,江担心其临场发挥的娃爬字写的不好,又寄来三份场名供选用,搞得农场一帮人受宠若惊。可见,江对其这段历史十分在意,很享受。
江亲自下禁令 防“故地”曝光
然而奇怪的是,查看当日官方报导,清一色的是“1996年6月3日,江泽民视察了建设中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及江在当日又“视察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故里―韩园”,对于“五七”干校兴致高昂的探访却之字不提,显然是江亲自下了禁声令,只有博爱县当地政府以县志形式记载,吹嘘一番。
江好大喜功,一般对可能猎取的歌功颂德的机会绝不会放过。只需江一声令下,官方媒体完全有能力把江的这段“五七”回访深度包装与加工,想怎么颂就怎么颂。其实,在这方面地方县政府已经不客气了,对于江“生活与战斗”过的地方,肉麻的称江在这里“遍布了其足迹,一草一木浸透其汗水。”但江似乎对此并不买账,只求私底下的回味与藉慰,却不想让大众知晓自己的这段历史。
地方政府“文保”讨好 外界知之甚少
当然,对地方芝麻官来讲这是个拍江马屁的好机会,江刚离开,博爱县政府同年6月就把江的那间老房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邓小平死后,下面看到江的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9月,河南省又将其升级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动作上只限于地方自作自话,这些都未获媒体高调报导,所以,在中国这么多年,很少有人知道江的这段任职。
江简历18年间一语带过 掩盖“五七”履历
翻开江对外公布的官方简历,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1962年后任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1980年后,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即从1962年起至1980年,18年之久的时间跨度,江却一语带过,罗列几个任职,“五七”履历则始终不见踪影。
据《维基百科》介绍,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兴办的农场,“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意为集中容纳中共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份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
从1968年10月起各地兴办,至1979年2月官方宣告正式撤销。期间,林彪出逃事件后,1972年4月起,许多人被允许返城,五七干校也渐趋衰落、冷清。据统计,中央直属的国家机关在河南等18个省、区建立了106所五七干校,遣送安置了十万多名下放干部、三万家属和五千名子女。各省市地县办的低一级别的五七干校接受改造的人数更远多于十万人。
干校既是牛棚的延伸,但又比牛棚的火药味略淡一些。与文革初期的群众性批斗相比,到干校相对是一种解脱,享有有限的人身自由。虽然仍有批斗等进行,但已下降到次要地位,多数不再是急风骤雨式的了。
中共官员往往把下放干校经历,看成是某种“苦劳”政治资本。例如,在前中噢共总理朱镕基简历中,明确标注,“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就连江的同辈党羽,前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也在其简历中写明了,“1969至1971年下放一机部江西奉新‘五七’干校劳动”。
库恩《江泽民传》“缺料”遭《商丘日报》讥讽
江在2000年找了一个美国人库恩为他写传记,这个半句中国话都不会说的金融界人士库恩既不是传记作家,也不是记者,更不是中国问题专家,他是美国花旗银行执行董事。据说库恩在官方的安排下花了4年时间在中国采访收集资料,2005年1月,官方中文版的《江泽民传》终于出版,取名《他改变了中国》。
有趣的是,这本以详细年代划分记述江的传记,却惹恼了一位杂文作者。2011年9月8日河南《商丘日报》(《商丘网》)刊文,题为“向库恩先生提供一点史料”。作者称2010年秋天,参加在博爱县召开的“河南省杂文学会年会”。会议间隙了解到,博爱县有一个原一机部“五七”干校旧址,曾经是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且在博爱县委宣传部主编的《博爱县人文史料选编》一书中有详细记载,1977年2月至1978年2月前,江确实在这所干校任常务副校长。
文中说,“但是,在库恩先生所着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第6章‘在工作中学习是我的习惯’(1976——1985年)里,并没有提到江泽民的这段经历。”最后,文章作者以杂文风格讽刺库恩,“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瞅准适当的机会向库恩先生进一言,把江泽民这段经历的文字资料提供给他,以便在《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再版的时候,能加进去这些内容。”
以下是《江泽民传》中库恩对江在那个时期的简历记述:
1972—1976 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提升缓慢。
1976毛泽东去世;“四人帮”被逮捕;十年动乱结束。
1976—1977 “文革”后被作为“14人小组”成员派往上海恢复秩序。
1977—1980 回到北京,继续担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
《江泽民传》移花接木 把江变身“五七”干校“受改造者”
显然,江的“五七”履历被“1977—1980 回到北京,继续担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给遮盖了。是库恩无形中有意漏掉了江不想曝光的一段经历吗?
库恩《江泽民传》公开造假留下铁证
仔细勘察,发现并不那么简单,库恩不但知道那段历史,而且还要有意篡改,把江的“五七”履历变身成中共官员经常炫耀一段“苦劳”资本。没有江的需求与驱动,库恩绝不敢擅自搞如此大胆的移花接木,还要能骗过全世界?
《江泽民传》在书的最后471页,出现了一个“江泽民生平年表”,给出了线索,这里把相关的内容列举如下:
1966—1976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恶梦般的经历。(笔者注:江只是靠边站)
1968—1970 受到严格的政治审查,被送进河南渤海农场“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笔者注:河南根本没有这个所谓的渤海农场)
1970—1971 回到北京;任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这是他的第一个正式的政府职务。
1971—1972 率中国技术小组在罗马尼亚进行15个工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1972—1976 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提升缓慢。
1976毛泽东去世;“四人帮”被逮捕;十年动乱结束。
1976—1977 “文革”后被作为“14人小组”成员派往上海恢复秩序。
1977—1980 回到北京,继续担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
可见库恩把江“1977年2月-1978年2月的河南博爱农场“五七”干校当训管人的副校长”的一年履历,提前9年发生,并增长了1年跨度,还把农场用假名替代,再将江变身为被改造者,成了“1968—1970 受到严格的政治审查,被送进河南渤海农场“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
为了加进这段造假,库恩在《1962–1976年:“史无前例的破坏时期”(下)》章节里不得不东拼西凑,结果造成时间上的大混乱,搬运过来的所谓“五七”干校,在内页里干脆连名字也不敢提了。
库恩从江在武汉歇业的3年中偷出一年半给了江进行“五七”改造
库恩明确写道,江在1967年9月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与大学生华明春同住,并且“华和江在一起住了3年。”书中记载,华也亲口说“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生活了3年多,”也就是说,至少到1970年9月,江都应该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靠边站。
令人吃惊的是刚讲完华明春和江同住3年,库恩就突然把江下放到“五七”干校,库恩写道,“在停职近两年后,江泽民被要求接受党的严格审查,结论是在江的个人背景或政治行为中找不到任何严重问题。结果,江被送到“五七”干校。”这里库恩居然都没有写出“五七”干校的具体名称,却在其后对所谓的“五七”生活大加描写,还引用江的所谓“亲身感受”。
据库恩自己的时间记述,江是在1967年1月回武汉后被停职的,显然“在停职近两年后”,应该是1969年1月不到,当时中共确实已经开始“五七”干校的下放行动,大的时间能对上号,也就成为了最佳的移花接木时段。
可惜的是,库恩太热衷于从华明春的口中讨好江,言谈中华谈及了时间,结果白纸黑字落下了人证,上文下文只要把时间摆明,根本难以衔接。也就是说,1969年1月,此时,江还必须要在研究所和华明春一起再住上1年半,到1970年9月才能分身别的去处。
自以为聪明的库恩使用了“在停职近两年后”的模糊手法,再加上不写明“五七”干校的名称,就让江跟着这股潮流开始了“五七”生活,很煞有介事,还说“几十年后,江仍记得农场那‘尘土满天、泥泞崎岖的乡村小路’。”接着,库恩描述农场“江在农场住了一年多…..除了按要求养猪和种小麦,他靠演奏乐器、练习书法和绘画来打发时间。”“折即将来临,干校生活是江复出的第一步。”
江泽民要篡改“五七干校”任职履历的真实目的
库恩就是这样,把江的“五七”历史彻底改头换面了。具体手法很老练,就是把江在武汉研究所靠边站的3年,硬是给扣出1年多,配合“五七”干校政策的启动时间,采用模糊陈述,生生造出了一个江的虚拟的新“五七”履历,江成了个时刻等待“复出”的“被改造”的“吃了很多苦”的干部。而9年后那个真实的时刻要改造他人的文革打手“副校长”形象,则被库恩给蒸发了,用一个“回到北京”就给掩盖了。
常识可知,如果没有江的授意,库恩敢做这个超级欺骗吗?这可是在给他心目中的所谓“永远的江泽民”写传记,而且是全世界发行,库恩赔得起吗?
话也说回来,这个连中文都不会讲的西人,没人帮其布局,更哪里能搞得清楚“五七”里面的这等花花名堂。但是,库恩被江选中的最大价值,恰恰在此,搞不懂才能接受指使的去做,后面不过是利益交换罢了。为江搞出这样的形象“变身”,库恩自然少不了江的回赠。
如果说,过去在公开文档中,江只能是闹心的模糊、遮掩这一“五七”履历,那么,库恩的所谓的官方传记,才真正的帮江圆了这个自上台以来的多年心病。再看《商丘网》的杂文作者,还希望给库恩报史料,并盼其再版时更正。试问怎么更正呢?难道要写江有两次“五七”干校经历不成?至此,江的极其低劣的小丑心理在这个“五七”履历篡改中展露无遗。
“五七”干校没落期任职实际是被邓系遗弃发配
江忌讳其“五七”副校长公开曝光,除了担心形象外,也应还有其它原因。在1976—1977 “文革”后,江被作为“14人小组”成员派往上海恢复秩序。派江去是因为江熟悉上海,但按库恩的说法江却“很谨慎,没有说多少话。”
也就是说,向来墙头草的江,由于搞不清政治形势判断,耍滑头宁左勿右,保守、消极怠工,其对文革清查的表现,实际上惹恼了文革后复出上台的邓小平派系。此事一结束,1977年2月,江就被冷处理,从一机部外事局局长,发配到了无所事事的“五七”干校当副校长。
那个时期,“五七”干校早已走向没落,江被冰冻了一年,眼看“五七”干校被撤销在即,江才有机会又回一机部外事局局长闲置,未获提升。直到后来,江以“列士遗孤”身份攀上张爱萍、汪道涵等大员,才开始真正窜升。可见,在“五七”末期被遣“干校”当什么副校长,在那个权力大转移、机会随处可获的政治年代,实际上是被邓系权贵遗弃的最明显的表征,在江看来这是非常丢脸的一幕,江自然心知肚明,更是怕被人点破。
江魔头与磨(魔)头渊源不浅
从玄学角度看,江作恶甚广,被坊间称为中共的大魔头。“五七”干校一年所呆之地或许与其有某种渊源。民间有高人指出,“五七”干校属于磨头镇磨头村管辖,磨头谐音“魔头”,魔头套一回魔(磨)头,江必有此游。
更诡异的是,据农场介绍,虽然当时的房屋并不是富余,但江住过的房子,待其回京后,就再也无人愿意涉足,一直空置,直到18年后被列为“文物保护”。真可谓鬼气太甚,摄人心魄,人本能避之。
说起来,中国有两个磨头镇,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下辖有个磨头镇,那是真有一个大磨盘从河里出土,磨头因大磨盘得名,名副其实。而河南这个磨头镇,却与石磨没有关系,当地传说也很蹊跷,“磨头”竟然是一匹白马偷吃草,“磨转头”回祠庙而得名“磨头”。
传说,当地农民为了保护麦苗,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各村都要唱戏,或者开会,或者出通告,实行“断麦啃”,即不准再放牲畜吃麦苗。有一年“断麦啃”之后,人们发现麦苗还是不断地被吃掉,于是互相怀疑,甚至有人在村口骂街,闹得邻村人都反目为仇。
最后发现是附近的白马寺墙上画的白马出来偷吃,被人发现后,磨转头逃回寺院。后来人们因白马夜啃麦苗事件,把东边的村叫“东骂”,西边的村叫“西骂”,中间就叫磨头村。后因东骂、西骂两个村名不雅,便把骂字改为马字,从此就有了东马村和西马村。
这个传说,解释“磨头”的由来有点牵强,但若是换成“魔头”遭东骂西骂围剿,到是很形象,令人联想到当前江被国人随处咒骂的情景。或许说不清的磨头,原本就是魔头名。江害怕镇江,被“镇”就从未到过镇江,不知江是否也有感知,“魔(磨)头”经历令其兴奋,但也担心外界会联想到“魔头”而有所忌讳。
有趣的是,博爱农场和磨头镇政府,自江魔回磨(魔)镇后,就相互争夺江的办公旧址,最后磨头镇赢得管辖权,并修了一道大墙,把农场就此分割开来,这下,江和魔(磨)头真是永不可分了。